范偉云:建立你的行銷漏斗
發布: 2011-06-09 15:42:21 作者: 直銷 來源: 范偉云

本文根據漏斗原理,針對直銷行業的進人環節,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銷模式,并在實踐中得到驗證。
一個案例
2009年末,我去拜訪一個做女性用品的領導人,她一籌莫展的對我說:范老師,我們公司產品好,會員的熱情也高,但是現在身邊人都快被我們講光了,怎么辦?你能不能幫我想想辦法啊?于是,我根據她們的產品特點,設計了如下行銷方案:
1、向公司提出申請,支援一定數量的女性健康衛生自測卡(自測卡是該公司產品的附贈品,所以公司很容易就答應這個條件)
2、設計了如下DM:
3、團隊統一印刷傳單,會員以成本價按自己的能力認購(1000份起)。每個會員按照傳單右下角的文本框的大小,刻一個有自己手機號和個人網址的長方形章,蓋在自己的傳單上,以實現個性化標識。
4、動員會員通過如下方式發送該DM:
在DM派發集中的公共場合派發:比如地鐵的電梯口,商場門口;
直接投放到住宅小區、寫字樓的信箱里;
放置在地鐵、賓館等公共場所的廣告架上;
請認識的咖啡廳、美容院等幫忙,放在雜志展示架上;
1個月后,我再次回訪時,這個領導人告訴我:這個月她們發送了大約5萬份傳單,送出了近1000份檢測卡……我告訴她,其實你們不一定非要通過郵局寄的,你們在手機或者網站上收到索取信息,完全可以打一個電話給這個人:我想確認一下你的郵寄地址……明天上午我剛好在你家附近,我直接送到你家,你看好不好?如果能直接見面的話,效果會更好的。這個領導人笑笑告訴我:我們就是這么做的啦!
要行銷,不要推銷
關于行銷和推銷的差別,有一個著名的故事:
我國的一家牙膏廠,領導為如何能增加牙膏銷售量而絞盡腦汁,但一直沒有找到滿意的辦法。于是,發動全廠的職工獻計獻策。有人建議增加銷售專柜,有人想出了各種促銷方案,有人建議請明星代言,結果,一名工人得了重獎。其實他的建議很簡單:把牙膏的開口擴大一毫米!
行銷和推銷的差別是:推銷是一個推的概念,通過推銷員的努力,把產品賣好;而行銷是一個吸的概念,通過挖掘和創造客戶需求,讓產品好賣。
在傳統的推銷思想里,客戶本身有需求或消費意識,銷售人員就成了一個產品的講解員,把產品的優勢、賣點和同類產品對比的優勢告訴客戶,再利用一些促銷的手段讓客戶購買,達成交易。但是,有的時候客戶的需求或者未來潛在的需求往往是意識不到的,這時我們的銷售人員就要去挖掘客戶的潛在的需求,讓客戶意識到我們的產品就能滿足他的需求,這樣客戶就更容易接受我們的產品。這就是“行銷”。因此,如果說推銷是個力氣活,那么行銷就是個技術活。
在傳統的營銷領域,行銷的理念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已經到了相當的高度。而在直銷行業,“如果有100個人對我說了no,那我就去找第101個”“成功就在于我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這樣的推銷思維依然在主導著整個行業,但也有很多有識之士已經在行銷的高度上對直銷運作流程,尤其在進人環節上,做出了新的探索:
1、MSI的篩選系統
1996年,互聯網營銷專家羅伯特·艾倫首次在直銷中引入了以互聯網為技術手段的篩選流程,把傳統直銷以說服(推的概念)為主導的運作方法升級為只尋找感興趣的人(吸的概念)為主導的行銷方法。
2、QSTR的面試理念
誕生于美國,但是在臺灣地區得到發展的QSTR在家創業系統(又名Q派在家開店系統),吸取了過于依賴互聯網所帶來的負面教訓,引入“面試”概念,也是把傳統直銷的找人(推的概念)升級為讓人來找我(吸的概念)
3、耶格系統的QI模式
近兩年,古老的耶格系統開始推行一種全新的做法——QI高過濾性面談。該做法利用精心設計的QI面談單頁,使得原本成功率很低的邀約變得可學,可教,可復制,并且大大提高了成功率。
漏斗原理與平均率
在企業的營銷活動中,為了保持銷售額,企業必須不斷補充新顧客,以彌補流失的老客戶。就好像一只漏斗,為了保持漏斗不斷的有沙粒流出,必須不斷地往漏斗里添加沙子一樣。這就是著名的“漏斗原理”。
“漏斗原理”是營銷實踐中一個可以量化的行銷理論。涵蓋了從目標客戶發現機會,直到將銷售機會轉變成訂單的過程。一些銷售機會由于客戶停止采購或者選擇競爭被漏掉,其他的機會則被轉變成訂單。
圖2是一個典型的行銷漏斗圖。在不同產品的銷售過程中,都存在著平均率——平均成交的概率。在上圖中,從待開發客戶中成交的平均率為:10%×25%×50%×90%=1.125%
也就是說,如果有100個待開發客戶,最后能夠成交為1.125個。世界著名的身體語言專家阿蘭皮斯曾經在《問題就是答案》一書中認為:網絡營銷(Network marketing,也就是我們指的直銷)的典型平均率為10︰6︰3︰1——也就是說:在每10位傾聽你講解的目標客戶中,有6位會因此而興奮,并表示將開始這個生意。這6個人之中,有3位會真正開始,其中1位會獲得成功。因此,每講解10次計劃,就能獲得一位能帶來長期收益的客戶。由于阿蘭皮斯的數據是從“傾聽你講解的目標客戶”開始的,也就是意向客戶開始,所以這兩個數字幾乎是一致的。
從銷售漏斗來看,達成銷售目標的充分必要條件只有兩個:首先漏斗中要有足夠的銷售機會(銷售預計),其次漏斗中的機會不斷地向下流動(銷售進展)。根據這個原理,在直銷行業的行銷方案的設計重點在于兩個方面:
1、能夠吸引更多的人來了解直銷的機會或相關產品
2、提高整個流程中各個環節的平均率
建立你的行銷漏斗
那么,如何在直銷運作中建立可以自動“吸”人的行銷流程呢?美國著名的暢銷書作者奇普·希思兄弟最近寫了一本《粘住》,揭示了“為什么我們記住了這些,忘掉了那些?”的秘密:一些有創意的東西(一個廣告、一個恐怖故事、一個新產品、一次PPT演講)的共同特點:簡約(Simple),意外(Unexpected),具體(Concrete),可信(Credible),情感(Emotional),故事(Stories),首字母加起來就是Success。而根據直銷行業的特點,我把建立一個行銷漏斗的步驟分為:
1、簡約:確定單一主題!大量的實踐表明,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里,單一主題的行銷方案是最有效的。比如,QSTR系統把直銷這個復雜的過程簡化為“在家創業系統”或者“在家開店系統”,我曾經幫助兩個團隊創辦過“下班后創業俱樂部”和“兼職創富聯盟”,都是從單一主題開始的。
2、可信:之所以把可信提前到第二位的要素,是因為我看到了直銷行業中存在著大量華麗的、夸大的、不實的宣傳元素。比如有人篡改政府工作報告,號稱總理的報告中都有“直銷是現在的趨勢,是國民個人擇業的最好機會!”這樣的論述。而夸大收入、夸大功效、胡亂承諾等現象更為普遍。
3、具體:“只講道理,不擺事實”,這是很多直銷人在做行銷或宣傳時的通病。應該使用更多的細節,更具體的數據,更人性化的表述,讓我們的觀點更具體而可信。
4、情感:為什么不利用情感來作為行銷的紐帶呢?我們曾經用鄰居信的方法在小區里開展尋找對產品有興趣的人,就是利用了情感的紐帶,效果非常好。
5、工具:善用工具,是現代行銷與傳統推銷的最大差別。MSI系統的自動跟進和訓練系統,通過Email的方式讓跟進工作變得自動化;QSTR的個人網站系統一直是該系統開拓市場的利器;耶格的QI面談單頁,使得一個新人可以在15鐘之內輕松講清楚生意的四大概念并迅速作出邀約;保險公司常采用的市場調查等手段,迅速收集有潛在需求的客戶。工具,無疑可以降低對新人的能力要求,讓整個行銷過程變得簡單而有效。
6、表達:用“最美的語言與強沖擊力的畫面”去表現!如果一個行銷創意不能通過文字和畫面完美的表現出來,效果會立刻打折!這是最后的一個建議,也許是最難做好的一個建議。
當然,一個好的行銷漏斗的建立,絕不僅僅是紙上談兵。每個方案的設計,都需要實踐去驗證,然后再修改、完善。無論如何,21世紀了,該是在直銷行業中引入先進行銷工具和行銷理念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