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要求直銷企業從“良心”做起
發布: 2011-06-20 08:50:49 作者: 張美娜 來源: 直銷報道網

瘦肉精的出現,可謂掀開了食品安全問題的冰山一角,它像一顆凌厲的炸彈,將整個食品行業攪得混亂不堪。隨后,染色饅頭、牛肉膏等你方唱罷我登場,現在,輪到塑化劑唱主角了。塑化劑一經發現就引起了公眾的極大關注,很多知名廠商和產品紛紛中箭,直銷企業寶健的產品就被臺灣曝光含有塑化劑。
食品安全所涉及的企業和廠家數量之多,令人咋舌,所涉及到的食品更是數以萬計。這不禁使人心驚膽戰,也不得不令人反思:直銷企業怎樣才能保證食品安全?無疑,要從“良心”做起。
首先,做良心企業,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嚴把質量關
僥幸心理對很多企業來說都不陌生,大多數時候他們都處于“利益”與“安全”的激烈博弈狀態:一方面祈禱不要出現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一方面又懷揣僥幸,繼續生產,不理會安全隱患。因為不管是食品添加劑還是塑化劑,在未曝光之前,都給企業帶來了非常可觀的收益。也正因為危害不會被立刻曝光,所以企業多半會在懷揣僥幸心理的時候,在雷區里無視安全隱患。但從長遠利益來看,這種僥幸心理好比潰千里之堤的螞蟻,一旦安全事故出現,對企業來說就不僅僅是利益虧損了,還有可能面對刑事究責。所以,對于直銷企業來說,千萬不要懷揣僥幸心理,一定要在員工培訓的時候,將安全意識提到首位,只有這樣才能在出現小問題的時候,及時處理,防止出現傾覆性的大問題。
食品安全事故頻發主要在于生產環節上的紕漏,一旦食品安全問題如果在源頭上出現問題,會給監管工作增加相當的難度,所以直銷企業一定要嚴把源頭關,在對原材料的采購問題上一定要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辦事?梢钥紤]索要供應商的資質、信息、材料等,將有疑問的原料拒之門外;對原材料進行定期檢測,不給不合格原料進入生產環節有機可乘;并對原材料和其他輔料進行管理,做檢測記錄,保證產品的可追溯性。在企業內部成立供應商評估小組,加大對原料供應商的選擇力度。
“質量工作無小事”,對于直銷企業來說,既是口號,更應該是行動。在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直銷企業要重點加強生產質量監管工作,不讓任何細小的安全問題脫離監管。更要制定企業內部的質量監管體系,出現問題要一查到底,揪出責任源。在企業內部各部門中實現信息共享、互相協助、監督,以食品安全為己任,對生產工作進行全面監督檢查。
對食品添加劑,直銷企業不要為了追求某種特殊效果而擅自使用。在生產環節上,要對員工進行培訓和考核,加強對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學習,明確對民眾身體健康有無危害,提高和增強社會責任感。同時,直銷企業可以向質檢部門進行備案,主動要求嚴格監管。
當然,國家現有的檢測標準還有很多有待提升的地方。中國現行的標準是發達國家數十年前的標準,很多國外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劑依然在國內舉著合法的牌子,大行其道。在這個問題上,直銷企業不應該以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落后為由安于現狀。企業要發展,就應該積極向前看,用國際標準要求自己,要求員工,真正將“安全”二字落實到生產的各個環節。
其次,遵守法律規定,不在監管過程做手腳
食品安全已經引起政府極大關注,出擊重拳加以規范整治,一系列的法律法規相繼出臺,用以規范經營者的行為。直銷企業一定要嚴格按照法律辦事,千萬不要越雷池一步。
我們知道,食品安全保衛戰之所以一再被拖住后腿,就是因為在非法利益的結點上有很多大型企業,它們擔負著當地甚至國家的重要稅收任務,這使得很多當地政府對其加以保護。某些企業甚至以利稅金相要挾求得保護,這都使得食品保衛戰難以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需要著重強調的一點是,利益的驅使使得多數廠家不擇手段,不顧民眾的死活,結果形成了“你知我知就消費者不知”的非法利益鏈條。讓人痛心的是,非法利益鏈條的一端就是監管者!一次次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一次次貌似雷厲風行的嚴厲整治都收效甚微,為什么?就是因為監管者不會主動揪出真兇,揭穿事實真相。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直銷企業一定要明確一點:只有認真自覺地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在國家監管過程中不做手腳,不用利益誘惑他們,才能不擾亂監管者的視線,不建立黑心利益鏈條,不掩蓋食品安全中的問題,不以高額納稅為尚方寶劍,始終將民眾的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直銷企業要主動接受國家有關部門的檢查和處罰,積極整改,以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再次發生。
最后,關注政策出臺,接受消費者監督,提升產品安全度
食品只有通過政府和消費者兩道關后,企業才能實現最終收益。當前,直銷企業一方面要關注政策的陸續出臺,一方面要自覺接受消費者的監督。關于食品安全問題,國家的各項政策將會相繼出臺,為保證不觸及安全壁壘,直銷企業一定要隨時加以關注。當然,現行法規還有很多漏洞,在這種情況下,直銷企業應與質量安監部門和食品專家一道,制定合理的規則,以此提高食品安全度。
消費者是產品的最終檢驗者,也是企業獲得收益的最終源頭,所以直銷企業要密切關注消費市場,積極聽取消費者對食品的反饋,可以考慮建立誠信體系,將產品所包含的信息納入此體系中,隨時可以接受消費者的監督。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利益鏈條的一端是企業。如果說國家的重拳出擊是外因,那么企業的社會良心就是內因。在很大程度上,經營者的社會良心直接決定著食品安全與否。對于直銷企業來說,社會良心才能鑄就企業永遠的生命力。社會良心既是無形的力量,更是無形的財富。
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講良心的直銷企業才能在未來更遠的路上走得更平穩,得到更長久地發展。反之,只能在被良心的譴責中淘汰于整個直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