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觀察》:我們的目標不是第一
發布: 2012-05-31 11:04:03 作者: 宋唐風 來源: 直銷觀察

深秋,北京的大街燈火通明。告別北大的同學回保福寺橋的路上,收到高社長發來的短信:“小宋,我們同意作為發起單位之一,以后勞您費心啦。”盡管我知道他們會同意作為發起單位之一,但是沒有想到回復是這樣快。看著短信里的兩行小字,一種由視覺的沖擊逐漸迂回到了心靈的震撼,心里被一種莫名的感覺悄悄地滋潤著。
一
夜深人靜更便于呼扇回憶的翅膀,窗外流瀉著如水的月光,讓北京的喧囂和嘈雜都歸于平靜。站在陽臺,閉上眼睛,迎面而來的瑟瑟寒氣,讓不倒流的時光在腦海里倒流。
奇怪,做了這么多年媒體也沒想過的問題突然冒了出來:是我失誤的選擇了媒體行業,還是媒體的失誤選擇了我?不少記者喜歡說自己出生在社會最底層,因看多了諸多的腐敗而夢想成為一名記者欲還原社會一個公道,所以在大學報了新聞專業,希望借此來驗明正身。這么一比較,我顯然是“先天不足”,也就注定了無望成什么氣候啦。我并沒有出身在社會最底層,也沒有貧苦的家世,而是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不大不小的家族中,小時候并沒有受到欺負,腐敗也沒有看到,怎么無緣無故長大后成了一名媒體人?比較有諷刺的是,我小時候什么夢都做過,夢想自己成為一名指揮千軍萬馬攻城掠地的大將軍,也夢想過成為一個豪氣沖天快意恩仇的江湖俠客,更夢想過成為一個占山為王打家劫舍的土匪頭子,唯獨沒有做過記者夢。
我大學學的專業是經濟,畢業后在政府單位做了一名調研員,一個偶然的機會,單位派我配合一家媒體做報道,就這樣稀里糊涂的掉進了媒體的陷阱。在與某位著名媒體人一番長談后,我毅然辭掉了工作,加盟了他所在的媒體,從此固執地與媒體結伴而行,肝膽相照。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在西藏,你可以看到虔誠的信徒三步一叩首,風雨無阻地一直跪拜到拉薩。他們顯然要承受肉體的痛苦,但精神上卻獲得了莫大的滿足。因為前方有一種神圣的東西在召喚,哪怕這種東西在別人看來是那樣的虛無,但他們也愿意做出犧牲。
從政府到媒體,身上依然秉承著政府人員的烙印。那時的我并沒有按照媒體的程序來做媒體,而是依政府的形式來操作,所以別人無法采訪到的,我能采訪到,別人無法轉成收益的,我能轉化的一步到位。那段時間我寫了大量的區域經濟類的文章,很受當地政府的喜歡。后來,我寫文章的重點轉向負面,讓很多政府由最初喜歡轉變到了頭疼。這種轉變并非為名,也非為利,而是因為興趣和長時間從事媒體的的職業道德感。那時候,他們稱我為聯絡第一、效率第一。我否認,在我心里,我的目標不是第一,而是興趣。再后來,因為某些因素,我選擇了辭職,在廣東省企業文化建設發展中心做了兩年秘書長。
2008年,我和齊總與山西蘋果集團董事長呂留運洽談了一個關公的項目,然而這個項目并沒有獲得最初的預期,最后轉為流產。春節后,無意中結識了河北唐山玉清觀的趙道長,因一時興起給予的一餐之助,再次改變了我的生活軌跡。趙道長對我說:“關公屬火,你命中火多,怎么能做關公的項目?2008年你命中不順,換一份木質工作養你命中之火吧。”就這樣,我稀里糊涂的進入了《新華商》。也許是長久的壓抑喚醒了對媒體的熱衷,轉眼就是三年。
二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我真正的強項并不是寫文章,而是交際。我自己也承認寫文章我只能是三流,而交際絕對是一流。很多朋友問我,為什么要做媒體?要做媒體為什么不去大媒體?當然也不凡很多媒體界的朋友不斷的向我拋出橄欖枝,我都沒有答應。連我自己都找不到原因,何況是你們?
2010年,我報讀了北京大學EMBA,課下與很多同學交流,也許是平時我看的書比較雜以及自己以前是調研出身的緣故,他們對我的觀點比較認同。在知道我從事的工作后,認為我不應該從事媒體,繼而向我再次拋出了橄欖枝。我沒有答應。一直到2011年7月,江蘇新日股份的一個哥們給我電話說,他們有新產品上市,讓我幫他們一下。我原意是我轉給其他的營銷專家,例如葉茂中、婁向鵬一類的。但是我那個哥們卻希望我親自操作。想起在2010年,他給了我很多項目,如他們的電視購物宣傳片、廣交會展位的設計制作等,礙于這份人情,我答應了。
事實上,我做事很專心,只要加盟到了哪一個單位,一定會對東家忠心耿耿。這點,所有我身邊的朋友都知道,就像廣州開利網絡總裁張方開說的那樣:你要是在我公司,就算我背叛了開利,你都不會背叛。
生活與人際讓我沒有過多的精力去面對,我在新華商提出了辭職。有朋友得知我辭職的消息,第一時間找上門來,邀請我加盟他們。我也慎重的考慮了很久,但都沒有答應。其實,我的心里還是偏重于媒體,這源自內心深處的那份媒體情結,看到自己將媒體由三流帶到一流是我的價值和使命,認同我的付出與價值,我會感到自己內心的歡愉。
三
9月下旬,我和同學做商務部一個企業誠信評級的項目,對這個項目,我很看好,心里在想著如何把這個項目嫁接到直銷行業。巧合的是,這時候業內的一些朋友,也在打聽著我的去處。
某天,歐陽文章老師在Q上遇到我,對我說:“不要離開這個行業,你離開了就少了一份力量。”這么簡答一句話,其實是對我在這個行業的肯定。原打算遠離這個行業,我甚至都已答應晉江的一個服裝工作出任他們的品牌總監。但是,歐陽文章老師的話和業內很多朋友對我的不舍,我選擇了暫時不離開,我卻希望在媒體事業上有所建樹,尤其是還能夠幫助到很多人成長的媒體。如果是這樣,他們的喜悅就是我的價值的收獲。
其實,我《新華商》任職期間,也對行業傳媒的運作進行了反復的思考,深感行業媒體的薄弱,因受市場的限制、受眾的側重點閱讀習慣、以及媒體人丟失的尊嚴,致人才的價值一直難以上揚,產業發育緩慢,反而孵化了依靠媒體而后又超脫于媒體之外的咨詢產業。同樣,也有很多企業提出的需求讓我思考:他們或希望尋找到人才,或希望引薦適合他們的專業顧問公司與專家,或希望我們能從整合傳播角度幫助他們,總而言之,平面媒體來自閱讀的價值正漸漸衰減,但源于核心的商業需求源源不斷。但是現在所有的媒體運作的并不好,如果我能用一種模式,協助企業整合外部資源,用同一條共贏的產業鏈將它們串聯起來,再以互聯網的方式實現快速的對接,將會如何?是否可以幫助更多的企業?
因此,我決定利用自己的資源做試點,整合了近15000家媒體資源,400多政府官員,籌建了一個:中國企業信息首席傳播平臺。事實上,我所做的這個平臺,類似于公關發布,更適合直銷行業。而行業的朋友又不舍得我離開,于是我想著用這種模式做電子雜志——《直銷觀察》。我做直銷觀察的本意并非為錢,如果是為了錢,我早已離開了媒體行業。我的初衷是,為這個行業曾經關心過我的朋友,奉獻一絲力量。
《直銷觀察》的目的就是傳播,要想打開市場要有力度,要想占有市場除了力度還需要深度。所以,我們專做傳播,大家都知道資源永遠是有限的,而整合可以令資源放大,而《直銷觀察》如果能整合到直銷行業最需要的資源,協助直銷企業的成長,是否可以令企業在成長的旅途中不再孤單,飽受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煩惱和失誤?
既然要做,就要做好,要做電子雜志首先要一個載體。正好在某天我與道道網王總一起閑聊道道網時,我把做電子雜志的想法告訴了他。巧合的是,王總本身也在籌建做電子雜志,我們的想法如此雷同,于是便一拍即合,將兩家合并成一家以道道網的名義運作《直銷觀察》。王總也很痛快的答應了,于是,道道網成為了籌建《直銷觀察》的第一家媒體。
事后不久,又一次輪到去北大上課的時間,有同學給我的建議是,為什么不聯合幾家媒體共同發起,形成一個戰略聯盟。我一想目前的直銷行業最欠缺的就是傳播,通過行業的媒體讓擴大直銷的影響力才是行業媒體的關鍵。如果我能聯合幾家媒體共同發起,無疑是可以做到“最大的傳播、最大的關注、最大的參與”,讓被推倒邊緣化的直銷行業重新塑造出在公眾心中的影響力。于是,我馬上聯系了《生活質量報告》周刊執行主編馮總,當我將這個聯合發起的意義告訴他后,他認為聯合發起并不在盈利,而是在于可以真正幫助到這個脆弱的產業,于是在經過思考之后答應與道道網共同作為發起單位,并留出一定版面給予相應報道。
我將這些想法和業內的一些人進行了一次探討,他們聽后欣喜若狂,并給與我一個重擔:一定要成功做好《直銷觀察》。于是我們帶著諸多直銷商的期望,開始籌建《直銷觀察》。
事實上,現在的直銷從業人員(包含企業與直銷商)是因部分不法分子的攪局給搞的風聲鶴唳,我更多的相信直銷行業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大眾的真實生活。例如,現在的培訓行業、健康養生不都是因直銷行業的發展而影響到社會的嗎?尤其是在出現重大事故時,哪一次捐款直銷業不都是沖鋒在前?然而這種真相卻因部分不法分子的攪局讓公眾所掩蓋,這對直銷業內人員來說是絕對的不公平。本著這種想法,我一定要找一家能夠與政府溝通的媒體作為發起單位,為日后這個行業與政府能有所交流而搭好鋪墊。于是,我找到了《市長》雜志高總,高總認為這是一件比較有意義的事情,欣然答應作為發起單位……
就這樣,道道網、《生活質量報告》周刊、《市長》雜志、中國保健品服務營銷網連成一體,共同發起了《直銷觀察》的成立。總算不負眾望,與2011年10月12日正式成立。
共同發起并不僅僅是一種掛名,而是幾家媒體在遵守新聞職業道德操守后的緊密合作。道道網對行業異常熟悉,可以省卻《直銷觀察》的很多彎路;《生活質量報告》周刊常年關注大眾的生活質量,報道公正客觀,其記者素質過硬,配合《直銷觀察》可以讓很多企業回到真實的層面;《市長》擁有大量的政府資源,可以給企業架起一座與政府溝通的橋梁……
這種陣容不可謂不龐大,有朋友直接斷定,這種陣容無論是傳播,還是公關完全可以做到第一。但是我并不認同這句話,事實上,我們做《直銷觀察》并不是為了爭第一,我們的目標也不是第一,而是更好的服務直銷企業,讓直銷企業知道我們在做什么,我們可以為他們服務什么,讓他們知道在他們企業發展的同時,《直銷觀察》依然風雨無阻的與您同行。
對于我們的團隊,所有人并沒有商業短視,沒有追逐與眼前利益,而是都清晰的認識到我們的目標并不是對利潤的追逐,而是在擴張財富的同時得到快樂,或是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壯大自己從而擴張財富。
四
從政府到媒體,從媒體到企業,在企業里的營銷、品牌、戰略的學習讓我再回到媒體,這一個輪回讓我心里頗有感觸。
人生就是在建立一座大山,不僅只有主峰,還要有次峰和余脈,只有這樣才能讓你的生命和肌體更加巍峨與穩固。相比起企業的運營,這更適合中國企業,不僅要做大,還要做強,做大的同時可以分解很多風險,就怕你做大了,卻不強。就如同我的人生一樣,涉獵不同的領域,來當做余脈來點擊自己,一旦當主脈受到天災時,余脈也可保留你的元氣,等天災過后再繼續增長主峰。
這是我人生的一個條理,也是一個清晰的未來,無論成功與否,此時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因這種模式給我的人生帶來了興趣與歡樂。當你感到歡樂時,你會發現,這種歡樂在不自覺間引導著你展開人生的旅程。在旅途的過程中,快樂會因此而產生,而不是過度刻意的去追求快樂。
《直銷觀察》正式成立了,沒有一個輝煌的會議,沒有大肆的鋪張,一切如同往常那樣的平靜。我也僅僅是電告了行業的一些朋友,他們馬上回短信祝賀,并承擔起傳播者的角色,樂此不疲的在行業內給予傳播;而克緹、玫琳凱、安利、康寶萊、新時代、三生、隆力奇、致明德、南京中脈等企業同樣都給了諸多的祝賀,并表示愿意與《直銷觀察》保持緊密聯系,期望共同合作。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會以公正客觀的內容來答謝諸位朋友的厚愛。
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的祝福再次點燃了我們心中的理想之火,我們將會用誠意作為點點滴滴,來匯集成為你們服務的洶涌河流,讓直銷真正的創造出影響力。
這,是我們的追求,也是我們的目標。
查看心情排行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支持
高兴
震惊
愤怒
无奈
谎言
枪稿
不解
搞笑
无聊
标题党
顶一下0
踩一下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引用網友(隆力奇飛鷹云清)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