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警方第六號預警:謹防非法集資、傳銷陷阱
發布: 2011-12-28 12:23:46 作者: 余娜 來源: 四川新聞網

27日,成都市公安局“保平安 護民生”冬季戰役發布第六號預警通報:謹防非法集資、傳銷陷阱。成都公安今年嚴厲打擊嚴密防范各類突出的經濟犯罪,截至11月20日,全市公安機關共破獲各類經濟犯罪案件案1798件,打擊處理1004人,分別較去年同期上升了22.37%和17.15%,破案數、打擊數占全省經偵部門總數的1/3以上,為國家、集體和個人避免和挽回經濟損失9.6億元。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以“虛假高科技產品”、“認購、認養”、“出售股權”、“分割地產”等為名,大肆進行非法集資和傳銷違法犯罪活動,涉及地區廣、受害群眾眾多,涉案金額巨大,社會危害嚴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為遏止非法集資、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的蔓延勢頭,成都市公安局在“保平安?護民生”冬季戰役期間,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了“打擊非法集資專項行動”。此次專項行動重點打擊三類犯罪:集資詐騙、重大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以及利用傳銷和互聯網進行的非法集資犯罪;因非法集資衍生出的高利轉貸、貸款詐騙等犯罪;因非法集資誘發的非法拘禁、綁架、故意傷害等暴力、涉黑犯罪。
如何識別和防范非法集資、傳銷犯罪
什么是非法集資: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網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的行為。非法集資包含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和集資詐騙罪(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等。
非法集資的表現形式:
1.借種植、養殖、項目開發、莊園開發、生態環保投資等名義進行非法集資。
2.以發行或變相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等權利憑證或者以期貨交易、典當為名進行非法集資。
3.通過認領股份、入股分紅進行非法集資。
4.通過會員卡、會員證、席位證、優惠卡、消費卡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
5.以商品銷售與返租、回購與轉讓、發展會員、商家聯盟與“快速積分法”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
6.利用民間“會”、“社”等組織或者地下錢莊進行非法集資。
7.利用現代電子網絡技術構造的“虛擬”產品,如“電子商鋪”、“電子百貨”投資委托經營、到期回購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
8.對物業、地產等資產進行等份分割,通過出售其份額的處置權進行非法集資。
9.以簽訂商品經銷合同等形式進行非法集資。
10.利用“電子黃金投資”形式進行非法集資。
非法集資的常見手段:
1.承諾高額回報:不法分子為吸引群眾上當受騙,往往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通過暴利引誘投資者。
2.編造虛假項目:不法分子大多通過注冊合法的公司或企業,打著響應國家產業政策、支持新農村建設等旗號,以訂立合同為幌子,編造虛假項目,承諾高額固定收益,騙取社會公眾投資。
3.以虛假宣傳造勢:不法分子在宣傳上一擲千金,采取聘請明星代言、在著名報刊上刊登專訪文章、雇人廣為散發傳單、進行社會捐贈等方式,制造聲勢,騙取社會公眾投資。
4.利用親情誘騙: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親戚、朋友、同鄉等關系,用高額回報誘惑社會公眾參與投資。
“五不”忠告防范非法集資:1、高息“誘餌”不動心。2、老板“實力”不崇拜。3、“官方”背景不迷信。4、“合法”吸儲不大意。5、熟人“熱心”不輕信。
“五招”辨識防范非法集資:
1、對照銀行貸款利率和普通金融產品的回報率是否過高。
2、通過政府網站查詢相關企業是不是經過國家批準的合法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發行公司股票、債券。
3、通過查詢工商登記資料,查明相關企業是否是經過法定注冊的合法企業,是否辦理了稅務登記等。
4、一些影響較大的非法集資犯罪,多會借助各類媒體大肆進行虛假報道。
5、對親朋好友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建議和反復勸說,要多與懂行的朋友和專業人士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