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芳中國區直銷員大減 獲評2011失意大公司
發布: 2011-12-29 14:05:18 作者: 劉昉 來源: 第一財經周刊

20家失意大公司
李寧
李寧失去本土體育品牌第一位置的速度令人感到吃驚,在進行激進的品牌重塑和渠道改革之后,這家公司的管理者又接連出走,股價一年中跌去60%,顯示出這家公司的困頓。在完成自己世界一流品牌的理想之前,李寧面臨天花板。
北車
一場離奇追尾事件將代表中國速度的鐵路事業從輝煌頂點擊落,反映出鐵路建設被置于中國式控制之下所暴露的令人生畏的混亂局面。北車集團因質量缺陷召回54組京滬高鐵動車,但許多真相仍被擋在公眾視線之外,至今無解。
比亞迪
從調低銷售目標到大裁員,中國擴張最為迅猛的汽車制造商早已風光不再,并且情況一直在變壞—無論從股價還是利潤表現來看都是如此。在成為一家具備真正市場優勢的公司之前,比亞迪卻負擔了一個難以想象的龐大體系,現在到了反省的時候。
國美
領先優勢被內戰消耗殆盡,國美重拾擴張策略后情況也并未有所轉變,利潤大幅落后于競爭對手,在電子商務領域的表現也不出色。在快速變化的市場面前,國美的情況看起來有些糟糕。
沃爾瑪
因假冒綠色豬肉事件,全球最大零售商不得不在中國接受異常嚴厲的處罰,CEO陳耀昌隨后離職。這家公司為其在管理變革中出現的混亂局面付出代價,業績表現也難以令人滿意,擴張計劃*暫停。
阿里巴巴
支付寶股權轉移事件具備全球影響力,馬云對待商業契約精神的態度受到廣泛質疑,牽扯出的VIE(協議控制)爭論則加大了投資者對中國概念股的憂慮。淘寶商城更改政策又一次引發賣家的強烈抵制,公司在處理類似事件中已不是第一次犯錯。
本田
本田成為日本大地震后恢復最為緩慢的汽車企業,它調低了在中國全年的銷售目標,這個數字低于去年實際銷量。缺乏更多車型進入市場競爭,公司已經歷三年低速發展,在研發和本地化采購等問題上本田需要加油。
綠城
以大膽著稱的綠城成為中國強硬房地產調控措施和緊縮貨幣政策下的最大“受害者”,近半年中幾度陷入資金鏈破裂的傳聞。作為負債率最高的大型房地產商,綠城能否再次化險為夷是個懸念。
雙匯
曝出瘦肉精丑聞后公司一度陷入混亂,但半年后股價和銷售額已基本恢復到原有水平,這反映出中國公司的失信成本仍過低,并不是個好的信號。
中鐵
中國中鐵搞砸了進軍歐洲的第一個項目—不得已中途放棄。在以低價爭取海外合同過程中央企往往體現出輕率的態度和管理上的缺陷,無論從名譽還是合同虧損角度來說最終都是國家埋單。
無錫尚德
全球第四大太陽能生產商面臨生存危機,一年中股價從最高點下跌將近80%,在接連的巨額虧損財報和毀約丑聞之后爆出破產傳聞。隨著光伏行業的黃金時期過去,這家公司的一系列錯誤被擺在眼前。
聯想
雖然坐上全球PC第二的位置,但聯想的戰略核心似乎仍停留在價格和銷售渠道上,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銷售停留在中國市場,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錯失了一些時間,這家明星公司的創新能力并不顯著。
分眾
中國概念股被卷入渾水之中,華爾街做空機構指責多家中國上市企業在財務上造假,分眾傳媒是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公司。它被指控有虛報屏幕數量并涉嫌蹊蹺的高溢價收購和關聯交易等行為,一系列關于失信和失察的信息將曾經廣受國際資本市場歡迎的中國公司集體拖入危機。
天宇朗通
引入風險投資的中國山寨手機生產商轉型失敗,上市計劃擱淺,高管紛紛離職,失去市場份額。在轉向運營商市場、加入Windows陣營等問題上,這家民營公司顯示出在戰略決策上的一些失誤。
華誼兄弟
大股東紛紛減持解禁股票,財務總監突然離職,大明星葛優投奔競爭對手英皇,缺戰賀歲檔電影競爭—對于華誼兄弟來說,近況不佳,馮氏效應是否還能持續也是疑問。
統一
塑化劑風波對臺灣統一集團造成不利影響,旺季的銷售增長和利潤率都落后于對手。為恢復信譽和市場份額公司不得不加大營銷投入,將進一步影響其財務表現。
西門子
來自互聯網的一個消費者抱怨悄然轉變為一場嚴重的公共關系危機,事件一步步發展的過程顯示出西門子這家龐大臃腫的公司遲鈍的應變能力。經歷超過三個月的爭執之后,至今還未看到西門子同抗議者達成和解的希望。
中海油
渤海漏油事件再一次讓人見識到大型國企慣有的傲慢,大股東在事故處理過程中絲毫不起積極作用,道歉也只停留在監管層面,賠償問題無法解決。壟斷權力幫助這些企業擴張,但它們并不具備國際性公司的管理體制。
大成基金
重慶啤酒連續跌停所帶來的麻煩再次暴露出中國股市的非理性一面,背后的重要機構推動者大成基金遭遇巨額贖回,現金流短缺,它正為其冒險精神付出代價。
雅芳
在對商業模式進行推翻重建之后,雅芳發現傳統方法也無法改變局面。企圖用轉型自救的雅芳應當意識到,直銷模式已經走向沒落,這家公司仍舊在一片茫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