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芳中國區直銷員大減 獲評2011失意大公司
發布: 2011-12-29 14:05:18 作者: 劉昉 來源: 第一財經周刊

10家失意的國際公司
管理失誤,公司治理失靈,創新力不足……在國際市場上沉浮數十載甚至上百年的巨頭公司也會犯錯。
文|CBN記者 劉昉
那些可以通過管理和調控規避的問題,其實本不該成為問題。人們期待,既然巨頭們可以在東窗事發后通過各種手段力挽狂瀾,那么一定也有能力在問題出現之前有所防范,但事實往往不是如此。
2011年的十大失意國際公司中大都掉入了這樣“領導或管理失誤”的迷潭,其中有公司治理及誠信存在嚴重問題的,有戰略失誤的,有創新力不足的,有深受貨幣問題毒害的,還有戰略搖擺不定大擺烏龍的。就算是遭遇天災的東京電力,也不能完全排除管理問題—因事后危機處理不善、信息披露不及時而備受外界指責,失掉公信力。
奧林巴斯完全可以登上這一榜單的榜首。20年間的金融欺騙在2011年11月8日終于被公司公開承認,第一個站出來戳破謊言的人是在10月剛剛被提拔為CEO的邁克爾·伍德福德(Michael Woodford),公司的財務報表向他泄露了天機,大量的現金流和不斷減少的自有資本間矛盾重重。隨著日本、美國、英國等多方媒體的介入,塵封已久的“假賬”記錄被逐漸勾勒出來,但日企高度內向的管理模式讓丑聞涉及的高管數目至今不明。更讓人們難以安心的是,“日本會計制度的缺陷”一定不會僅僅催生了奧林巴斯這一個個案。同時,要將18億美元的損失隱瞞長達20年之久,除了制度缺陷、領導者同流合污之外,享有共同利益的多家第三方公司也在暗中推波助瀾,但它們究竟都是誰,還在商界里和哪些公司進行著相似的勾結,從目前來看,都還不得而知。
如果說財務丑聞可以一舉擊垮一家搖搖欲墜的日企根基,那么以“新聞”為賣點的媒體集團遭遇竊聽丑聞也注定會是當頭棒喝。2011年7月,新聞集團旗下的《世界新聞報》被曝出使用竊聽手段獲取新聞資料,甚至還雇人侵入被害者家里刪除語音留言妨礙警方破案;隨后,同屬新聞集團旗下的《星期日泰晤士報》也被曝出相同丑聞,默多克成為“全民公敵”。雖然他當即決定關停《世界新聞報》,但已經來不及挽回這家媒體集團的公眾形象,整個新聞集團在下半年走向“迷失”,默多克一直盼望的對英國天空電視臺的收購也被徹底擱置。
有一個簡單的道理是,公司建立公眾與行業信任比摧毀這種信任艱辛太多,而且一旦人們存疑,就會需要無數年月來修復疑惑,尤其是當你的信任不是被一夜摧毀的時候。
2011年瑞銀集團好像掉進了一個信任危機黑洞里,從“薦而不保”的行業聲討到英國警方對其員工阿杜博利提出違規操作指控,再到CEO郭儒博(Oswald Grübel)突然宣布引咎辭職,瑞銀集團已經無力逃脫外界對公司領導層以及內部管理問題的質疑和指控。此外,更加嚴格的資本規定之下,瑞銀集團*放棄風險較高的固定收益業務,并很可能失去全球投行排名前十的位置。
公司治理的問題沒有難倒惠普,它不穩定的高管團隊卻自擺烏龍。2011年8月,它的前任CEO李艾科宣布要剝離公司最大營收部門—PC部門,并且停止已經花費12億美元的WebOS項目,一個多月之后,新CEO惠特曼上任,隨即撤銷這兩項剝離計劃。烏龍陣讓投資者和消費者都徹底疑惑了。
這家2010年深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導致銷量大幅縮水的企業登上過我們2010年全球失意大公司的榜單,2011年初,當它高調推出TouchPad的時候,分析人士認為惠普終于要從前一年的失意中走出來了,但人們的期待并沒有被滿足,舉棋不定的改革戰略讓公司前景深鎖迷霧。
比惠普更深陷創新危機的是昔日的手機巨頭諾基亞。連續兩年出現在失意大公司榜單的諾基亞一直在逆“黑天鵝”法則而為,這一法則認為創新應該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創新內容和人們的預料拉開的距離越大,競爭者就會越少,實施這一法則的企業家才會越成功。在三星、HTC等紛紛借力Android系統在智能手機市場強勢上位的時候,這位昔日霸主在經歷了對塞班系統的一番舊情糾結之后,最后選擇與微軟結盟。但連續12年的市場份額縮水已經讓投資人失去了信心。
有一半諾基亞血統的諾基亞西門子公司面臨著另一種困境—行業性的整體低迷加上戰略不善。諾西自從2007年組建以來,一直就未實現盈利,在一系列外包、收購業務之后,全球員工達到7.3萬人,員工平均銷售額比競爭對手低19%,公司最終做出大幅裁員的決定以保獨立,但是全球范圍內基站和數據包交換網絡等硬件設備的銷售下滑看似不會讓公司在裁員后很快走出困境。
同樣由于行業整體不振而備感失意大公司還有戴德梁行以及美國航空。
曾是國際房地產顧問五大行之一的戴德梁行自2008年開始就連續4年虧損,分析人士認為戴德梁行的業務完全受累于國際市場,尤其是歐洲和美國的經濟衰退,雖然亞太業務可以讓戴德梁行稍感安慰,但卻無法扭轉集團整體收入持續下滑的頹勢,最終它只好將自己折現大約1.21億美元賣給了前競爭對手UGL。
完成重組的UGL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房地產服務咨詢企業,而被剝離業務后的戴德梁行,卻成為一具空殼。
美國航空無法在行業洗牌中置身事外,由于全球航空業的大范圍重組而跌落第一大航空公司的寶座。9萬員工的超大規模人力成本讓它在競爭面前缺乏助力;加之航空業持續不振,2012年的預期利潤仍然低于1%,美國航空的母公司AMR集團在2011年11月29日終于申請破產保護。
來自外界的巨大危機會使一些大公司深陷泥沼。2011年對日本企業來說實屬不易,好不容易在2010年底被告知經濟將迎來觸底反彈,卻在3月初遇上地震海嘯,這次天災徹底撼動了東京電力集團,也讓豐田汽車一次性損失21億美元。
海嘯過后,東京電力除了陷入對當事者的巨額賠償之外,還面臨發電成本不斷上升的困境,年末公司虧損值高達74億美元。不過,它為了保護資產而瞞報數據的行為也遭到了外界的一致譴責,影響了公司形象。而對于豐田來說,日元升值也給公司帶來了“毀滅性沖擊”,公司運營利潤由于日元升值而削減2500億日元,約合32億美元。
很多時候,一些在國際市場上沉浮數十載甚至上百年的巨頭公司,并沒有在多年積累下來的厚重經驗中得到足夠的教訓。這使得它們在本該保持謹慎的全球經濟低迷期,重蹈覆轍甚至犯下嚴重的新錯誤。
奧林巴斯
2011年11月,奧林巴斯最終公開承認財務造假,隱瞞近20年的證券投資虧損高達13億美元。這家1949年就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王牌日企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機,股價在兩個月內下挫80%。
戴德梁行
全球市場不景氣使有著227年歷史的戴德梁行,以1.2億美元的現金將自己出售給了前競爭對手澳洲公司UGL。2011年12月5日,戴德梁行在倫敦證交所被正式除牌。
諾西
經濟不景氣造成的需求和投資不足,加上國際市場需求的疲軟,使諾西于2011年11月23日宣布將在2013年前裁員1/4。諾西成立五年來,一直陷于虧損之中,增長乏力。
瑞銀
魔鬼交易員阿杜博利將瑞銀拉向丑聞懸崖,使瑞銀損失20億美元;2011年9月24日,瑞銀CEO郭儒博引咎辭職;瑞銀被列入負面觀察名單,集團失去全球投行排名前十的位置。
東京電力
日本“311”地震之后,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火力發電燃料成本費用及對當事人的巨額賠償使其陷入困境。2011財年,東京電力公司預計凈虧損74億美元。
諾基亞
它陷入了創新者的窘境。在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領域喪失了領頭位置,手機銷量不及三星,更大的威脅則來自蘋果。與微軟的合作尚無起色,不斷傳出破產的消息。
豐田
日元升值令公司運營利潤削減2500億日元,日本大地震對豐田造成的損失約為1600億日元,二者合計53億美元;豐田汽車的市場銷售也受經濟低迷的影響有所減少。
新聞集團
旗下《世界新聞報》系列竊聽丑聞,將整個集團拉入*的牢籠,默多克關停了這份報紙,并宣布放棄收購BSkyB的計劃,這是近年來默多克傳媒集團承受的最大打擊。
美國航空
2011年11月29日申請破產保護。經濟的持續低迷和勞工成本,讓它近年連續虧損。申請破產之時,它的母公司AMR集團上市資產為247.2億美元,負債為 295.5億美元。
惠普
惠普2011年的動蕩中90%的原因歸咎公司高層,2011年8月,前CEO李艾科作出了剝離PC業務的決定,之后新上任的CEO惠特曼10月宣布保留PC部門。此事成為IT業一大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