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捂”出來的健康
發布: 2012-03-23 09:15:11 作者: 未知 來源: 無限極


春捂秋凍怎么捂最健康
俗話說“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的脫掉棉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春捂秋凍”的俗語大約都聽說過,指的是春季氣溫剛轉暖,不要過早脫掉棉衣的意思。那么,捂多久最好最養生?怎么捂才能防病?哪個部位最該捂?這些問題,讓專家給我們一一解答。
別“捂”過了頭
“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過了頭,同樣對健康不利。另外,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強調脫衣要“遞減”,即衣物增減既要視天氣的變化情況而定,也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素質。春季氣溫日差較大,早晚較冷,此時可適當捂一會兒。而晴日的中午時刻,氣溫一般都在10℃以上,此時可適當減衣服。
春捂最佳穿衣原則
“上薄下厚”是春捂最佳的穿衣原則。人的陽氣根于腎,春季隨著陽氣回升,腎中陽氣也會逐漸升發,而腎居腰府,陽氣從此向全身散布。一旦有風寒入侵,陽氣就會被困于下,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環受到阻礙,出現腰膝酸軟、疼痛麻木等癥狀。
身體哪些部位最該“捂”
“春捂秋凍”是中醫養生中的重要部分。那么,春捂最應該“捂”哪些重要部位呢?
1、腰眼
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常出現腰酸軟、怕冷、尿頻或容易困倦疲乏。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腰眼處,可以起到溫暖腎陽的作用。
2、肚臍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這個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易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可以經常在肚臍熱敷。另外,還可在中脘穴(位于臍上4寸)和胸骨下劍突連線的中點處熱敷,有助于胃腸保暖。
3、小腿
有些人在天氣寒冷時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現惡心、嘔吐等,中醫認為這種表現屬于陽虛,這時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外側。
上一篇:網紅洗眼液真能洗出"臟東西"?專家:極... 下一篇: 春季養生:遠離傳染性疾病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