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帝豪“一年賺115萬”噱頭背后隱現傳銷陰影
發布: 2012-05-31 13:27:56 作者: 未知 來源: IT時報

10萬元買5臺POS機 數以百億元的巨大商機 將成就一個市值數千億元的電商巨頭
涉嫌傳銷的“太平洋直購”正在被各地警方集中查處,一個打著新型電子商務模式招牌的互聯網帝國正在倒下。但,它并不是唯一。2011年7月15日、7月22日,《IT時報》連續兩篇報道《“我愛我買”消費養老還是網絡傳銷》《消基會對“消費養老”不提供信譽保障》,調查以電子商務“消費養老”為概念、“我愛我買”網站的母公司——上海家帝豪,以高額返利吸引個人成為代理商的模式疑似“傳銷”。2012年3月底,《IT時報》再次接到讀者投訴,稱家帝豪公司又推出了新型代理商模式,同樣涉嫌“傳銷”。正當《IT時報》對其進行調查時,4月13日,記者接到線報,位于浦東的家帝豪公司營銷中心正被警方搜查。隨后,山西臨汾警方向記者證實,確實因其涉嫌傳銷到上海進行調查取證。
投資者 買回保健品無批文號 少數人已開始警惕
4月初,《IT時報》記者接到市民潘阿姨打來的電話,她說自己被上海家帝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推出的“我愛我買”消費養老計劃給騙了。經人介紹后,她找到了曾經對家帝豪做過多次報道的記者。
潘阿姨表示,去年12月在浦東斯米克大廈參加了幾次家帝豪公司舉辦的關于“消費養老”的培訓講座,對方的介紹讓她頗為心動。培訓人員稱網上購物因為減少了中間環節,因而產生了利潤空間,“我愛我買”則把這部分讓利給消費者,讓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也能獲得收益。對方稱消費者只要每月在“我愛我買”網站購物消費180元,那么就能獲得4000積分,一年可得48000積分,而100積分等于1元現金,再加上20%的返利,第一年回報累計總額為576元,第二年則達到1267.20元……第十年達到14952元……第35年則達到驚人的32.5萬。
“花錢同時還能掙錢”,這讓潘阿姨很是驚奇,而更讓她心動的是,成為“我愛我買”的代理商后獲益更大。付出1萬元就能成為“我愛我買”的三級代理商,可獲得245張VIP卡和5張金卡,同時還能獲得“我愛我買”贈送的產品、以及上市后的原始股和每年的利潤分紅。這245張VIP卡消費者在消費過程產生的“收益”,代理商也能進行分成,而且擁有“招商權”,每拉一位代理商進來就能獲得2000元的獎勵,推薦5個三級代理商晉升為二級代理商。
聽了幾次課后,去年12月底,潘阿姨交了1萬元成為“我愛我買”的三級代理商,拿回了黑苦蕎麥粉、神六螺旋藻精片、海狗油軟膠囊等好幾樣保健品、一份沒有寫明行使價格的期權計劃書以及手寫的“期權授予標準及條件書”。之后潘阿姨女兒上網查詢后發現,其中一些產品甚至沒有保健品批文號,這讓她們開始產生懷疑。
聽了幾次課后,潘阿姨愈發懷疑,“原來的項目還沒有落地產生收益,他們現在又推出了新的項目,要大家花10萬元買5個POS機,把POS放在商店里,然后持卡人來消費時就能分得更大的收益。”潘阿姨稱,感覺“我愛我買”一環套一環,讓人投入更多的錢,所以她決定退出,并想把之前投入的1萬元給拿回來。幾經交涉之后,對方口頭同意退還其8000元,但直到現在,她也沒有拿到這筆錢,當初答應退款的蘇姓工作人員始終關機。
記者調查 上課時齊喊口號“家帝豪好”
從今年3月底接到讀者投訴開始,記者多次暗訪家帝豪營銷中心,高級寫字樓、口若懸河的培訓師、金光閃閃的前景,“晃花了”來聽課的大多數人。他(她)們,幾乎年齡都在40、50歲以上。
一年賺115萬的賺錢誘惑
“我愛我買”到底是怎樣進行“消費養老”和讓投資者大賺特賺的呢?記者兩次探訪,進行了實地調查。
3月26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浦東世紀大道的斯米克大廈里的“我愛我買”營銷中心,這里就是舉辦培訓課的地方。
記者走進培訓教室,一位年輕的“培訓老師”正在講課,不過聽課人只有二十來位,教室內顯得有些空蕩。培訓老師并沒有直接向眾人介紹他們的項目,而是做了長長的鋪墊。“樓市寒冬、股市跳水、黃金價格‘過山車’、藏品真假難辨,現在的投資者‘傷不起’”,一番話拉近了和眾人的距離。培訓老師繼續站在創業者的角度說道,創業開店,又怕沒有穩定的客源,宣傳成本太高卻又效果不明顯。
經過鋪墊之后,終于切入正題,培訓老師向眾人推薦他們的“聯盟商家創業計劃”,投資10萬元購買5臺POS機,就能成為“我愛我買”的聯盟商家,獲得2500張“消費養老”VIP卡。將這5臺POS機放進5家特約商戶的店內,并將2500張卡免費發放給消費者,當消費者在這些特約商戶進行消費時,商戶讓利部分的23%就能永久性作為聯盟商家的收益。
而消費者拿卡在“我愛我買”網站進行購物消費,聯盟商家也能獲得產品售價2%~16%的收益。
“比如1個人去買房子,房產商不會打折,但是100個人抱團去買房,房產商會打9折,1000個人一起去買,就能獲得8折的優惠。我們把消費者資源整合起來,就能讓商戶讓利,而這一部分利益,消費者、商戶和聯盟商家都能分享,大家都有好處。”
接著培訓老師為現場的人算了一筆賬,如果平均每張卡每年在特約商戶消費2萬元,商戶的讓利為10%,那么作為投資了5臺POS機的聯盟商家而言,可以獲得每張卡每年(2萬元×10%×23%)460元的回報,2500張卡每年的收益就是115萬元。
聽完課后,“我愛我買”一位內部人士表示,如果這次沒聽明白,周三(3月28日)我們的CEO楊文斌會來這里講課,“講得非常好,你們應該來聽一聽。”
CEO楊文斌現身
3月28日下午1點半,記者再次來到“我愛我買”培訓點。課程尚未開始,不過教室內已經坐得滿滿當當,粗略估算,聽課者多達兩三百人,絕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工作人員不得不為后來者加座。等到楊文斌出場時,工作人員帶頭鼓掌,其他老聽眾也隨之鼓掌。
記者看到,楊文斌大約四五十歲,樣貌儒雅,稱自己是新經濟研究學者。在講課開始之前,工作人員開始帶領大家喊起了口號“家帝豪好”,以鼓動現場氣氛,為老總造勢。
楊文斌講課持續了3個多小時,相比之前記者聽過的那次課,楊的“講課水平”更高,與聽眾的互動更充分,為了活躍氣氛楊還不時講出“先富起來不是人”這樣的言語。楊文斌所講內容的核心,就是“消費資本”,把消費者資源整合起來后創造價值,將消費行為視為對企業的投資,要把企業利潤按一定的比例返還給消費者,“以前生產力低下的年代,消費者叫負擔,而在如今,消費者則變成上帝,應該分享企業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投資收益。”
如何整合消費者資源?楊文斌稱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所以要將各地各行業的優秀商家簽約進來,“每個城市都要開發商戶,2015年要拓展50萬家商戶,消費者無論去哪里,都能得到優惠價,都能獲得積分。這些積分不拿走,可以用來增值投資,從而產生收益。”
“在拓展商家時,我們應告訴他,我們是來幫助你鎖定消費者的。就相當于現在有的商戶貼著銀聯卡的標識,到時我們也會制作特別標識,消費者看到這個標識就會知道,在這里買東西會實惠,會引來大量客源”。楊文斌稱,讓利出來的部分,商家也會獲得6%的收益。按照楊的說法,消費者和商家都有利可圖,“聯盟商家創業計劃”大有可為。
聽完課后,一名內部人士問記者有沒有興趣成為聯盟商家,而且她稱現在加入,還能獲得3.3份期權。等公司上市后,每份期權至少能值5萬,“這樣投資成本一下子就收回來了”。而她給記者的一份宣傳單上則寫到:“只需要一次性投入10萬,等于在高速公路上開了5個收費站……每天輕松當老板,每月每年數鈔票。”
3月28日下午4點,記者跟隨這名內部人士到位于培訓中心對面大樓中的一家“聯盟商家展示中心”去參觀,在這里,孤零零地擺著幾臺POS,看起來和普通刷卡機沒什么區別,型號為LANDI E330。《IT時報》記者咨詢了該POS機的廠家聯迪,對方稱“E330是非主流產品,售價不超過1000元,在全國也一共只賣掉幾萬臺。”但在家帝豪,5臺POS機的價格是10萬元。
巨額差價保證的是層層代理商的利益,記者了解到,根據家帝豪的代理機制,一名聯盟商家投資10萬元后,總監可以拿到2萬元,大區經理可以拿到2.5萬元,二級代理商可以永遠從POS機的刷卡金額中拿到4%。
警察介入 山西臨汾警方已成立專案組
4月13日下午,記者接到一名“我愛我買”投資客打來的電話,稱當天大批警察來到“我愛我買”公司進行調查取證。
下午4點45分,記者趕到現場,不過警察于半小時前剛剛離開。附近的保安告訴記者,“上午來了大批的警察,不僅是上海警察,還有外地警察以及稅務部門人員去了‘我愛我買’,然后一直到下午4點15分左右,他們才離開。”記者走進“我愛我買”,平時上培訓課的教室里空蕩蕩的,前排坐著幾位人士正在切切私語,看到記者走進來顯得頗為警惕。而在辦公區域內,記者看到辦公人員無所事事,嗑著花生在聊天,看到有人進來,也都很警惕。
而后,記者趕往位于“我愛我買”公司附近的陸家嘴派出所。剛走進派出所,記者便看到院內有警察和稅務局人士正翻看和整理兩大紙盒子裝的文件資料。
記者詢問一名警察,她稱這些是從家帝豪公司取證的資料,但是其余的不肯再透露。之后,記者從現場一名稅務局人士口中得知,這次是因為山西臨汾警方介入調查家帝豪公司,“當地的代理商出了問題,所以過來調查。”這名人士說道。
4月18日,記者幾經輾轉,終于找到了山西省臨汾市公安局直屬分局經偵大隊長王隊長,王并沒有對記者透露過多的內容,只證實一點,確實正在對家帝豪公司進行調查。而記者從另一名臨汾公安局內部人士了解到,不久前確實搗毀了一個傳銷窩點,此案已經由一名副局長掛帥,成立專案組調查,并曾赴上海進行調查。家帝豪公司董事長助理陳笑一也并沒有對記者否認此事,只說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你自己去問803(刑警)吧”。
4月18日下午,原本每周都有的“大課”停上了。曾承諾給潘阿姨退款的一名方姓經理手機始終處于關機狀態。不過,家帝豪并沒有徹底偃旗息鼓,一位“上線”告訴記者,周末可以到某賓館繼續聽課,但要交聽課費。
解剖家帝豪的吸金之道
聽過兩次課后,記者發現家帝豪描述的“錢景”確實非常吸引人,乍一看對三方都是有利可圖,商家可以吸引大量潛在消費者,消費者不僅可以拿到更低價格,而且還能將積分轉為養老基金,投資者則什么都不用做,躺在床上都能賺錢。看起來整個環節十分合理,然而,這些美好前景經得起推敲嗎?
第三方支付資質存疑
仔細一分析會發現,所有這些“巨額回報”都建立在家帝豪擁有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和特約商戶的基礎上,也就是說,所有擁有家帝豪消費卡的消費者,每年一定會在特約商戶持卡消費1萬元,而這需要兩個條件,第一,消費者要向卡中充值并在不同的商戶消費,而這明顯屬于預付費卡的多用途使用;第二,要有足夠的特約商戶同意使用投資者的POS機。
如此看來,家帝豪的消費卡和聯華OK卡的功能類似。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11年6月21日頒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包括第三方支付在內的非金融機構須在2011年9月1日前申領《支付業務許可證》,逾期未能取得許可證者將被禁止繼續從事支付業務。在央行已經公示的申請單位中,記者并沒有找到家帝豪的身影。
至于特約商戶,一名家帝豪臨汾代理商告訴《IT時報》記者,需要聯盟商家(也即投資者)自己尋找,今年8月8日,這個活動就要落地,正式啟動。而記者在培訓時聽到的說法也是,目前公司也在與一些大型連鎖企業洽談,幫助聯盟商家將POS機放入這些特約商戶。但具體有哪些企業,授課人并沒有告訴記者。
POS廠商聯迪相關人士告訴記者,POS機放進商戶,一般是由銀行或者有資質的非金融機構操作,普通公司基本沒有可能,像家帝豪宣稱的這樣,由聯盟商戶自己去洽談特約商家“更不靠譜”。如果這種模式真的可行,消費者往卡里充值后,這筆錢便已進入家帝豪公司的賬戶,刷卡只不過是確認一個賬戶轉移的過程,特約商戶要和家帝豪公司定期結賬,不過,商戶憑什么會信任一個沒有資質的公司呢?“誰會愿意你將POS放到自己的柜臺上呢?”
期權協議成空中樓閣 “承諾書”就是一張廢紙
在近一年的調查中,上市、期權一直是家帝豪用來吸引代理商的“蘿卜”。在記者獲取的《上海家帝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期權計劃》的文件中,記者看到期權授予標準及條件、期權享有者的權利義務等,如每名一級服務商可獲22份期權,二級服務商獲3.3份期權等等。
然而,記者發現,這份期權計劃書卻漏掉了一項最為關鍵的內容,那就是沒有提及和確定期權的行使價格。行權價格是指期權向后者購買公司股票的價格,這是確定股票期權計劃中最為關鍵的一環。行權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期權享有者的利益。行權價格越高,獲得差價收益的數額越少,股票期權的激勵作用就越低。
如某上市公司期權的行權價為20元,但是上市后該公司股價低迷,一直處于20元價位以下,這時候的期權對于享有者而言毫無意義。
有趣的是,潘阿姨還向記者提供了一份手寫“承諾書”,承諾內容為確保投資人可行使期權的條件,但依然沒有寫明價格,承諾人為一位姓王的人士,但沒有家帝豪公司落款、沒有企業公章、僅有一個個人簽名。在法律上,這份承諾書沒有任何效力。
“消費養老”仍是概念
近一年來,家帝豪公司宣稱的“消費養老”計劃也一變再變。所謂“消費養老”,是指消費者在“我愛我買”網站上購物,可以獲得一定的積分,家帝豪將這些返還的積分定期兌換成消費資本,連同自己提供的收益承諾準備金,一起交由第三方具有保險運營資質的公司保管。記者在去年10月曾在其網站上看到一篇公告,稱已經與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由泰康人壽負責“消費資本”的信托管理和資金運作。
2012年4月18日,記者再次登錄我愛我買網站,卻已經找不到這篇公告,而在其一篇刊登于今年3月2日名為《消費養老有望成為養老資金新來源》的公告中提到,“公司總經理曹建華介紹,公司為每位消費者設立了養老金賬號,并將消費額中的一定比例轉入該賬戶。目前,整個模式處于試行和完善階段,養老金賬戶暫由公司的消費管理中心負責管理,公司正在尋找第三方機構對資金進行托管和運作。”
記者詢問家帝豪,與泰康合作情況,沒有得到回復。
傳銷嫌疑仍未能洗清
2011年10月,在記者對家帝豪的跟蹤采訪中,對方辯解自己并非傳銷的理由有兩點:第一,并非無限制發展代理商,發展夠10萬個就截止;第二,代理商必須是企業,個人不能加入。
在記者今年的暗訪中,對方的確沒有再推行其所謂的“代理商”計劃,但取而代之的是入門金額更高的“聯盟商家計劃”。潘阿姨也給記者看了她和家帝豪簽訂的代理協議,看起來的確相當正規。這份協議中對乙方(注:代理商)的資質做出要求,須是經工商等級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營實體,應向甲方(注:家帝豪)提供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供甲方備案。可潘阿姨表示,這根本就是擺在紙面上蒙人的,“我只是個人,沒有注冊公司,他們也根本不要我提供這些證件。”
更為關鍵的是,無論項目名稱如何變化,代理商層層抽成的模式并沒有改變,每發展一名聯盟商家,幾個上線可從中最少抽成4.5萬元。4月17日,記者將一系列問題發函傳真至家帝豪公司,希望可以得到明確回答,截止發稿,沒有回復。
記者手記
創新模式外衣下的傳銷
如果對比一下“太平洋直購”和“我愛我買”,不難發現,這是兩個如此相似的模式:推出一種新型互聯網概念,這種概念表面上看來無懈可擊,并具有無比美好的前景,同時在媒體上投放大量軟文廣告,花錢請人召開各種研討會,在輿論上做足攻勢。然后,大肆發展代理商,許以高額返利,一級一級上線抽成比例不同,位置越高,抽成越多。以貌似正規、創新的商業模式為表面,以實質為“拉人頭”的模式發展代理商,消費者很難判斷。最新消息是,“太平洋直購”已經在多個省市被判定為“傳銷”,警方也已成立專案組開展了集中打擊行動。至于家帝豪,盡管目前尚無明確定論,但《IT時報》提醒您,投資有風險,請謹慎。
上一篇:康美藥業原董事長一審被判有期徒刑12年 下一篇: 康力前副總潘安娟:我沉默并不代表我承認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