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老醫學:用更高的位階看待你的腸道健康!
發布: 2012-04-25 09:42:58 作者: 未知 來源: 克緹

腸胃道包括胃、小腸、大腸,以及相關的一些消化液或消化酵素,將吃進去的食物分解、消化、吸收,并排除不必要廢物。近年來的研究顯示,人體70%的免疫系統在腸道內,腸道健康與免疫力有關哦!
腸胃道或所謂的“消化道”,當然是分解、吸收食物的重要管道,如果你認為腸胃道的功能只有如此,那你大概只會想到“腸道與排便”的關系。
腸胃道,簡單的說,包括胃、小腸、大腸,還有相關的一些消化液或消化酵素,攸關著吃進去的食物如何分解、消化、吸收,以及排除不必要廢物。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腸道健康與免疫力有關,原來,人體70%的免疫系統在腸道內,因此不要認為腸道只跟排不排便有關哦!
只是看每天有沒有“黃金”是不夠的!
臺灣東元綜合醫院副院長簡基城醫師表示,一般都認為,有排便,腸道就健康,其實,有排便只是一個開始,還要看一下排便的形狀,一般可分成五等。上等便:形狀像香腸,浮在水面上;正常便:形狀像香腸,浮不起來;三等便:有便秘情形(排便不順),有浮有沉;下等便:兩端尖尖,擦不干凈;最差的就是排便不成形。觀察排便是最簡單、方便,可以初步了解腸道健康的方式,所以,下次排便的時候不要急著沖水,要記得觀察一下您的排便屬于哪一個等級哦!
腸道與免疫怎么有關系?
近年來,腸道健康可以預防過敏、增強免疫力的報道與研究越來越多,雖然如此,還是讓人不免懷疑——腸道明明只是一個局部的器官,為什么腸道健康后,全身免疫力也健康呢?除了剛剛有提到的,人體70%的免疫系統在腸道內,腸道內還有大范圍的黏膜細胞,而這些黏膜細胞與身體其他部位的黏膜細胞是相同的,因此透過刺激腸道所產生的免疫抗體也同理且同步地可以在身體其他地方產生,如呼吸系統等。所以腸道不健康或老化就會導致免疫老化,免疫老化也會導致腸道老化。
你不熟悉的“腸漏癥”?
健康的腸道需要完整的腸黏膜,主要功能為吸收營養、防范外來病源入侵。當腸道受到感染、發炎、過敏或失去健康時,腸黏膜就會受到破壞而失去完整性,此時腸道的滲透力會增加,吃進腸道但未被消化完全的大分子、代謝所產生的廢物或微生物毒素會因此透過滲漏的腸壁進入血液循環中,進而刺激免疫及自體免疫系統,危害肝臟、胰臟等器官而引起各種疾病。腸漏癥的癥狀十分廣泛,可見于全身,例如慢性疲勞、脹氣、腹痛、腹瀉、便秘、食物過敏、支氣管炎、氣喘、肌肉疼痛、關節疼痛、皮膚紅疹、白斑癥、記憶力衰退、頭痛、躁動、注意力不集中……
攸關腸道健康的“腸道貴賓”
腸道健康是這么重要,當然是因為腸道內住著重要的貴賓,這位腸道貴賓就是“益生菌”。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對宿主有益的細菌都可稱為益生菌”。維持腸道內良好的菌相平衡,可以調控腸道的基因表現,進而使腸黏膜可以完整吸收營養成分、健全腸黏膜的防御屏障、代謝有害的分子、提升免疫力、新生兒腸道成熟。所以,如何保持腸道益生菌是現代腸道健康重要的一環。
如何讓“腸道貴賓”不請自來、源源不絕?
直接補充益生菌當然是一種快速又直接的方法,但是你留得住這重要的“貴賓”——益生菌嗎?還是這位“貴賓”跟著“黃金”離開了?
所以,腸道環境與腸道的營養和補充益生菌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飲食中多攝取纖維素、寡糖等有益益生菌的養分及營養可以讓益生菌繁衍、好菌數量增加、抑制壞菌形成。因此不要只是補充益生菌。
維護腸道健康從小開始,要一輩子維護!
簡基城醫師表示,養菌最好的時機包括一歲以前、幼兒園前、青春期。不過,在預防醫學的領域里,不管你現在幾歲,只要愿意改變,養成良好習慣,一切都來得及!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