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10“點”小竅門提高抵抗力
發布: 2012-10-10 09:41:33 作者: 未知 來源: 綠之韻

1、多“點”水
原因:秋冬天氣候干燥,人體極易缺水,常喝白開水,不但能保證機體的需要,還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廢物之功效。
方法:秋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多于2000-3000毫升。
2、出“點”汗
原因:戶外活動可促進熱量產生,調節新陳代謝機能,增強大腦皮層興奮和體溫調節功能。秋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壯身體。
方法:鍛煉也要根據個人體質和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區別。老年人更應注意保暖,要避免過早起床鍛煉,以防腦供血不足誘發中風。
3、防“點”病
原因:秋冬季氣候干燥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室內、室外溫差大,人體需要更多能量來適應溫差的變化。
方法: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4、調“點”神
原因:進入天后常常覺得沒精神、煩躁不安,還會感到壓力大。這是秋冬季抑郁的癥狀,俗稱“秋冬季心理流感”,每個人都可能在生活中某一時期處于這種心理狀態,秋冬天更易出現。
方法: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消除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5、早“點”睡
原因: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有句俗語: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秋冬仨月。中醫講究春發夏長秋收冬藏,冬天應該是一個養精蓄銳的季節。
方法:秋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于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后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6、進“點”補
原因:冬天屬于“閉藏”的季節,在中醫來說腎主封藏,也就是說冬天是養腎的時節。冬天通過進補,養腎,可以使明年身體更好,更少得病。
方法: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狗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食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子、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藥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
7、護“點”腳
原因:足為人體最遠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醫認為足底穴位與內臟關系密切,如果足部受涼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經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
方法:天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增進血液循環。
8、飲“點”茶
原因:秋冬天喝茶的好處是可以提神醒腦,使人精神振奮,增強記憶力。興奮中樞神經,增加運動能力。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增進食欲,消除口臭。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
方法:秋冬天喝茶以紅茶為上品。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紅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暖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
9、喝“點”粥
原因:秋冬季養生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天冷時,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熱粥,可以幫助保暖、增加身體御寒能力,能預防受寒感冒。
方法:糯米紅棗粥、八寶粥、小米粥等最適宜。還可常食安神養心的桂圓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理腸胃的鯽魚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潤肺生津的銀耳粥和消食化痰的蘿卜粥等。
10、通“點”風
原因:秋冬天家里一般都會門窗緊閉,導致室內空氣不流通,人們總是在這個空間里呼吸會導致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缺少氧氣,人體會出現頭暈,胸悶的問題。
方法: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開窗通風2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換氣一次,可除去室內空氣中60%的有害氣體。一定要保持合適的室內溫度,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一般室內應控制在16—22℃為好。
關鍵詞:秋冬 小竅門 抵抗力
上一篇:只吹風、沒動靜?別把嚴管校外培訓當“... 下一篇: 三生家居護理系列 輕松體驗鮮活家居秘密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