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國人生活變遷:從吃飽就行到倡導食療養生
發布: 2012-12-14 10:23:46 作者: 蔣妍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編者按:2012你幸福嗎?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置身于日復一日的忙碌中,我們左顧右盼,卻很難尋覓到一張無憂無慮的笑臉。追求好生活、享受好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過程中的苦辣酸甜也只有自己才能品味得透徹。中新網生活頻道年終策劃,為您解讀什么才是屬于中國人的好生活,讓2012隨風散去,2013我們都要幸福。
柴米油鹽醬醋茶,指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樣東西,俗稱開門七件事。隨著現代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開門七件事也隨之更改。此外,現在取得和處理它們的途徑也變得越來越簡便了。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國人的好生活離不開舌尖上的美味,而在這些美味傳承和延續的同時,老百姓的飲食觀念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
吃飽就行 崇尚大魚大肉
幾十年前糧食緊缺,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吃飽。困難時期挨餓成為普遍現象,那個年代的人們大多數在三年自然災害中餓過肚子,所以比其它年代的人更懂得珍惜糧食,吃飯僅僅是單純的為了解決溫飽。到了70至80年代,雞鴨魚肉成了最重要的食物,“左手一只雞,右手一只鴨,手里還捧著一個胖娃娃”,樸素的歌聲唱出了那個年代里的幸福飲食標準,即大魚大肉,與此同時,國人深受“多吃為好”的觀念影響。
吃得營養 講究平衡膳食
到了近些年,人們更加關注自身的健康,因而也更重視飲食的搭配和營養的攝入。平衡膳食的觀念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一日膳食中食物構成要多樣化,各種營養素應品種齊全,粗細混食、葷素混食、合理搭配,從而能供給用膳食者必需的熱能和各種營養素。“平衡膳食寶塔”顯示,塔底是五谷雜糧,第二層是蔬菜水果,第三層是肉類、蛋類,第四層是奶及奶制品,塔頂則為油、鹽,隨著塔層增高,攝入量減少。
吃得健康 倡導食療養生
隨著經濟和科學的發展,現在人們越來越講究養生之道,很多適合養生的食品也隨之被推廣。國人愈發重視健康飲食,大魚大肉不再是主角,健康的選料和烹飪方式開始受到人們的青睞。“富貴病”引起了重視,人們不再盲目追求吃得好、吃得精、營養過剩,當代人的飲食觀也更趨向于便捷和科學。如何達到美味與營養的均衡成為了備受關注的話題,在美食的誘惑與健康的要求中,現代人需要做出自己的選擇。
吃得放心 關注食品安全
最近幾年,國人的飲食觀念又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三聚氰胺、地溝油、蘇丹紅、瘦肉精、增白劑、毒奶粉、塑化劑、速成雞、反式脂肪酸、轉基因大豆(4775,11.00,0.23%)和水稻、危險且濫用的食品添加劑、蔬菜煙草及茶葉的農藥殘留等食品安全事故不可勝數,致使人們的觀念變成了健康的飲食就是安全的飲食。吃得安全,這本來是食物的底線,現在竟成了人們最基本的希望,美味入口簡單,如今卻更像一場挑戰食品安全的冒險。
觀念更替 影響行業結構
從餐飲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看,即使政府適當為餐飲企業減稅,銀行在輿論的壓力下降低銀行刷卡收費,但房租、人工和各種食材的進貨成本還將持續上升,企業將不可能再以低價大幅度讓利消費者的方式吸引顧客維持生存。因此,順應消費者飲食觀念的不斷變化,加快餐飲業的結構調整,是餐飲企業生存與發展唯一正確的選擇。此外,加強對餐飲企業的監管,保證飲食安全,也是讓消費者放心在外用餐的關鍵。
從追求溫飽到注重健康,國人飯桌上的變化折射出幾十年來人們飲食觀念的變遷。如同流行趨勢在一次次的輪回,人們的飲食選擇也在不斷輪回,盡管時下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新型的生活理念逐步普及,飲食觀念也在變更和進步,但是,科學的飲食結構直接關乎著我們的健康,我們仍然需要注重合理飲食。民以食為天,“吃”出好生活,對于吃,最合理的要求歸根結底就是:不要太放縱,也不要太挑剔。
上一篇:只吹風、沒動靜?別把嚴管校外培訓當“... 下一篇: 養生就是養陽氣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