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遠江:2013年行業發展面臨挑戰 立法七年問題猶存
發布: 2013-01-23 11:51:09 作者: 胡遠江 來源: 直銷專業網

2005年對中國直銷市場而言,是一個新紀元的開始——中國首部直銷法正式頒布,標志著中國直銷正式立法。7年來,中國直銷行業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多令人驕傲的成績,總結了很多值得思考的經驗與教訓。我們聽到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發展的很多利好消息,尤其是2013年度的經濟發展及對直銷行業的影響滲透,可以預見的是,中國直銷行業將迎來更加輝煌的一年。

胡遠江
中國直銷立法七周年發展總結
一、立法7周年的行業變化與發展成果
1.產業發展成果明顯。大概從2005年開始,中國直銷產業平均每年的銷售總額的增長速度保持在30%左右。2005年行業銷售總額大概是500萬-600萬元,而去年已經超過了1000個億。可以說,中國直銷行業的發展速度超越了中國經濟的平均值,有些企業的增長速度甚至高達50%、100%。在世界金融危機大背景之下,中國直銷行業逆勢增長,足以說明這個行業的生命力。
2.政策法律進一步明確。客觀地講,《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為中國直銷行業的合法生存確立了席位,但遠遠沒有解決中國直銷行業發展,尤其是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諸多問題。立法七周年以來,我們欣喜地看到,它在中國一些重大法律上都有體現。比如《刑法》,2008年修訂時就對原有的兩部《條例》中的部分條款做了完善,從本質上講就是對原有傳銷的基礎概念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切割。
3.行業形象有所提升。回想2003年,第一屆直銷產業論壇在北京中苑賓館開會時,我當時的心情就像非洲草原的土撥鼠一樣坐立不安。因為開會前一天我還被很多職能管理部門約談,可見當時整個行業的形象有多不好。這些年來,通過所有企業、專業人士的共同努力,通過媒體的正面傳達,整個行業在民眾和領導心中都有所提升。
4.社會土壤日漸平靜。由于1998年到2005年中國禁止直銷的行為,主流媒體對直銷行業的報道基本上是負面的。很多群眾的結論也基本一樣,都說這個行業有點禍國殃民,說明我們行業發展的土壤非常不好。但是隨著直銷立法和七年來的發展,據調查,60%的百姓都聽說過直銷,對此并不排斥。
5.社會輿論環境開始公平。在1998年到2002年期間,中央電視臺要正面報道直銷是非常困難的,其他媒體更不用說。而在2003年以后,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主流媒體,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經濟網等都開始正面地去關注這個行業,客觀公正地做一些報道,這就意味著輿論環境開始公平。社會對直銷行業健康發展的接納,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6.從業人員素質整體提升。研究中國直銷20年,自1992年開始,感覺整個行業的風氣在擺正,整個行業的自我約束在成長,整個行業的人員素質整體有所提升。過去我曾聽說過一個笑話,叫防火防盜防直銷,這對這個行業帶有貶義的色彩,但這幾年就很難看到這種聲音了。
7.政府的監管作風有所轉變。在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過程中,我們不排除一些執法水平較低的現象,或者赤裸裸執法經濟的現象,但是從整體來看,通過政企之間的交流,企業之間的交流,政府從監管到服務的轉變,以監管促發展這些理念的發展,意味著政府監管作風的堅持改變,當然還需要更進一步完善。
二、立法七周年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新型傳銷依然猖獗。一種叫淡水現象,類似1995年到1998年,特別是1998年發生的傳銷現象;一種叫今天的北海現象。如果說1997年、1998年的異地據點叫“招兵買馬”,那么今天的這種異地據點傳銷實際上叫做“招商引資”,運用的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理論及新型投資理論,吸引一些中高層人士,所以這個叫新型傳銷,異地據點的新型傳銷。還有運用PE的非法集資行為,都時有發生,非常猖獗,危害到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2.惡性競爭普遍存在。據統計,2011年,中國臺灣地區直銷的總值是635億新臺幣,大約140多億人民幣,而臺灣地區只有2300萬人口。按照這種比例計算的話,中國大陸約有9500億人民幣的市場,而現在直銷行業總額才只有1000多億人民幣。我想告訴大家,行業立法七周年遠遠沒有解決惡性競爭的問題,企業之間互相攻擊,經銷商之間互相攻擊,拉人頭,搶線經常出現。
3.政策法律尚有缺陷。今年4月,隆力奇發生了“沈陽事件”,我認為,企業固然是有責任,但是真正的根源還不在企業,而是在于政策法律上給企業帶來的“原罪”。這里有三大硬傷,第一是多層次和團隊計酬的問題沒有和國際接軌;第二是區域審批的問題,中國獨有;第三是產品經營范圍沒能有效控制它的關鍵環節,再一個直銷行業審批的門檻過高,所有這些都是在未來政策法律有待完善的方面。
4.行業自律進展緩慢。監管部門、媒體、消費者、百姓對于直銷行業的看法,來自于行業本身的自律以及每個經銷商對團隊的自律,但這些進展還相對緩慢。
5.執法經濟影響行業發展。立法七周年以來,政府管理部門在轉變工作作風,但是部分地區執法經濟的現象時有存在,企業的正常經營行為受到干擾。欣慰地是,中國還將繼續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這對直銷行業來說是個好事。
2013年行業發展展望
一、2013年中國直銷發展的環境展望
1.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政策將為行業發展帶來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大提出,改革開放將更深一步發展,必將帶來整個中國的經濟社會更加穩定,更加文明,更加開放。這對中國直銷行業來講,是一個不可比擬的利好要素,它會支撐行業從政策到監管,到執法,到整個行業發展的很多元素的變革。
2.經濟發展回暖,將為行業發展帶來良好的生態經濟環境。我們可喜地看到,中國經濟在2013年將呈現復蘇性的回暖和發展。這意味著國內市場將進一步趨高,國內的消費將進一步加大。有數據顯示,未來五年,年輕人口的比例將由16%降低到9%,這就意味著有7%的人口總量將進入中老年市場。那么,中老年市場最需要的是什么?健康、長壽和美好的生活。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講到,這一屆政府的任務就是要保障未來我們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所有這一切意味著以健康產業、美麗產業為主體的中國直銷產業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
3.行業、企業與管理部門加強對話,將為行業帶來良好的監管環境。2005年以前,我跟一些職能部門管理者都是私下交流。我稱當時的監管為“四不政策”,不接觸、不調研、不研究、不出面。這兩年,職能管理部門的領導提出了監管與發展相結合,監管與服務相結合,監管與維權相結合,監管與執法相結合等幾個基本要點。我覺得,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思路改變。此外,在主管部門及國家工商總局的主持之下,在上海、長沙、廣東都召開了很多次主管部門和企業之間的對話會議,很多企業代表都說很務實。主管部門領導開始深入一線做調研,監管作風的轉變,對話體制的建設及政策的進一步完善必將為行業發展帶來巨大利好。
4.直銷企業群體公眾品牌建設將為行業帶來良好的輿論環境。其實,中國主流媒體對于直銷的了解少之又少。當我在主流媒體與直銷企業溝通會議中談到中國直銷行業對于中國的發展,提出八大戰略價值時,發現媒體朋友們都在紛紛記錄。因此,直銷行業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形象。企業肩負社會責任,經銷商強調自律,行業之間和諧相處,必定會為行業帶來一個良好的公眾形象。
多年來,行業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事件,安利公司登珠穆朗瑪峰,造方南極洲,推動環保理念的傳播;天獅公司在慈善上投入16個億;富迪公司陳懷德先生自企業成立以來投入數以億元到社會責任和公益;一大國隆董事長呂秀玲親自深入四川涼山地區對貧困失學兒童進行扶持;三生公司每年為高考做服務,為農民工返鄉包飛機、包車,所有這一切都是向社會傳達良好的行業形象。
二、2013年中國直銷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1.全行業對于新型傳銷的集體抵制。俗話說:“一只蒼蠅攪壞了一鍋湯”。如果我們任由新型傳銷及新型經濟犯罪行為不斷干擾行業的正常發展,不斷沖擊行業的正常秩序,我們希望就會破滅。所以,全行業都應當對于新型傳銷堅決、徹底的抵制。
2.全行業的寧靜和直銷作業方式的回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了20年,一直以草根的形式生長,而這就會存在很多問題。我希望在2013年中國直銷行業能夠更加寧靜一些,無論是企業還是經銷商都不要躁動。
在直銷的作業方式上,行業也要回歸,首先是回歸到產品為核心的直銷本原。所有直銷企業和整個行業應當在產品品質上狠下功夫。其次,行業的發展有賴于每個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第三,恢復到健康的文化上。在過去的歲月里,特別在2005年以前,一些不健康的價值觀影響市場。比如一夜暴富,違背了全世界的成功學規律。我們要回歸到健康的價值觀,健康的行業商德,健康的企業營銷技術,綜合素質的培訓,而不是激發無限潛能。直銷要以銷產品為本,以銷服務為本,以銷企業的誠信為本,以銷企業的社會責任為本。這些都是直銷作業方式需要回歸的地方。
3.全行業的自律和主流化建設。企業直銷的發展要想迎來良好的發展環境、輿論環境、政策環境及全社會對這個行業的尊敬,不是幾家企業、幾個系統的事,而是全行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我代表世界直銷亞太研究中心呼吁,將2013年作為中國直銷行業的自律發展年。伴隨著整個中國改革開放更深一步的發展,全行業實現真正的政策變革。但行業的政策一定來自于行業自律、所有從業人員和企業的自我建設。我希望,我們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從頭開始!
上一篇:胡遠江:為什么行業整體復蘇,而團隊領... 下一篇: 李久慈:反腐是大陸直銷行業的共同期待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

元芳都做直銷了!加盟康恩貝啦!親 !您怎么看?浙江康恩貝直銷籌建團隊領導人全國招商中,QQ2210388798,電話18278610963,中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