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女孩被解救怨警察來太早:離成功只差一步
發布: 2013-02-28 09:08:41 作者: 辛戈 來源: 山西晚報

(山西晚報)“我失蹤一年的妹妹在太原出現了。電話里,她吞吞吐吐,感覺像是被人控制著……”2月22日,太原市公安局便民服務平臺局長信箱收到一份從云南省大理市發來的求救信。憑借此信提供的線索,太原警方成功搗毀一傳銷團伙,并將陷入傳銷泥潭近一年的17歲江西女孩熊艷(化名)成功解救。2月27日,太原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此案偵破情況。
讓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面對警方夜以繼日的努力,這名被解救的女孩非但不感激,還埋怨警察來得太早。她說,自己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了,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
1 找高薪工作江西女孩山西陷傳銷窩
被解救的女孩姓熊,今年17歲,江西省豐城市人。2012年3月,已離家數月的熊艷通過QQ聊天認識了男網友張某。
熊艷稱,聊天時張某告訴她,自己的叔叔在山西晉中開服裝店,生意特別好,所以目前店里很缺人手。只要熊艷愿意來,他保證讓叔叔給熊艷開出3000元的月薪。面對高薪誘惑,初中文化水平的熊艷猶豫了。2012年9月,在張某數次勸說下,熊艷踏上了開往太原的火車。
說起自己進入傳銷組織的過程,熊艷說,改變是從“聽課”開始的。到了太原后,熊艷被安排在張某的親戚家住。其間,熊艷上了幾節“神奇”的課。之所以說“神奇”,是因為熊艷在上過課后,不但不埋怨張某,反而拿出了自己僅有的2900元,要求加入“組織”。此后,熊艷便與10余名傳銷組織成員男女混居在榆次區一個小院里,開始了自己所謂的“諾爾卡宣化妝品推廣行動”。據警方介紹,熊艷和其他成員每天除了上課,就是用手機聊QQ,不擇手段地欺騙、拉攏親友入伙。
截至被抓,熊艷已成為一名擁有4名下線的“主管”。熊艷說,自己的下線每推銷出一套2900元的化妝品,她便可提成700元。但至今,她從未領過一分錢,也從未見過什么“諾爾卡宣化妝品”。
2 女孩被解救稱后悔給父母打電話
“被騙入此傳銷組織的有四川人、貴州人,沒有一個是本地人。”太原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綜合大隊副大隊長邱波說,此次被搗毀的傳銷組織共14人,其中有兩名女性。在日常QQ聊天中,成員間有不成文的規定,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堅決不騙本地人。對于那些已被騙入組織的成員,團伙骨干對其采取“攻心”戰術。為此,幾乎所有的成員都對此“事業”抱著堅定的信念。
在解救熊艷的過程中,民警目睹了傳銷人員極其簡陋的居住環境。“我只能說難以想象。”邱波說,在大約10平方米的房間內,10余名組織成員用塑料薄膜當床板席地而睡、男女混居。由于長期不洗澡不換衣服,即使隔著幾步遠,民警都能聞見團伙成員身上難聞的氣味。“他們每天只吃兩頓飯,分別是10時左右、17時左右,食材為白菜、胡蘿卜。”從警方提供的現場資料,記者看到,所謂的“菜”早已腐爛,在常人眼中,這些食材根本不能食用,但在熊艷看來,如此“歷練”是“成功”前必須接受的考驗。據辦案民警介紹,這14名傳銷組織成員并未被限制人身自由,他們有手機可以隨時報警、有身份證能隨時買車票回家,但很少有人這么做。
對于在火車站給家人打電話,熊艷的解釋是,自己有點想家了,但她并不想回家。她舍不得積累許久的資源。無奈熊艷已深陷傳銷帶給她的發財夢中,2月24日(正月十五),民警不得不親自將她送回父母身邊。“我要是不打那個電話,就不會被警察抓到了。”見到父母時,熊艷說。
3 傳銷組織利用心理學攻心
是什么讓熊艷可以忍受欺騙、忍受非人的居住環境,并始終堅信自己處于“黎明前的黑暗”呢?
辦案民警告訴記者,傳銷組織的上課內容實際上是一種“階段性催眠”,組織內的成員每天聽“老師”演講,情緒一天天地被調動起來,對“老師”的崇拜使得學員們懷疑傳銷違法的理性逐漸下降。傳銷組織日復一日地讓“老師”來演講相同的內容,其實是一種“群體暗示”,通過“老師”講述自己的成功經驗,暗示新成員們只要依樣畫葫蘆,就能夠獲得成功;再加上新成員與外界隔絕,“群體暗示”的作用會更大。
傳銷成員被騙入組織后,“成長”為新的成員,他們接著騙其他人。在他們看來,面對暴利,社會的誠信底線一文不值,什么都阻撓不了他們“騙人是合法的”的念頭,發財成了他們的頭等大事。此外,煽情內容和手段在心理學上叫做心理控制,是一門科學。教師把人的心理規律用于學校教育,能取得很好的成效。然而,傳銷組織將人的心理規律運用于對其成員的心理(精神)控制,結果給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傳銷組織“完美理論”的錯誤基礎是:為了牟取暴利,成員不得不喪失良知不斷地騙人……似乎傳銷能創造無盡的財富,但到頭來一切都是虛無的。一個完美的經濟系統的確可以不斷地循環往復,但是一旦沒人可騙,傳銷也就走到了盡頭,結果是賺了錢的人輕松走脫,僅留下那些底層的受害者。
鏈接
提高警惕,遠離傳銷
警惕兩類網絡傳銷
有不少傳銷組織在網絡上,以政府支持、投資項目為名從事傳銷活動。
提醒:傳銷在網上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宣傳性質的,在網上開辟專門網站,集中發布傳銷信息,鼓吹輕松賺大錢的思想,誘騙網民上當。這些信息往往以 “資本運作”“電子商務”“網絡銷售”“網絡加盟”私募基金”“股權投資”“網絡直銷”“網上培訓”“點擊廣告即可獲利”等面目出現;還有一種是在網上建立傳銷系統,通過互聯網發展人員,要求繳納一定的費用或者購買產品、積分、返利等,并且要求繼續拉人加入或發展下線。
警惕熟人誘騙
傳銷分子一般通過熟人關系發展下線,“殺熟”坑友。
提醒:同學、老鄉異地邀請一起創業時,要注意了解項目的具體內容;同學、老鄉極力拉攏關系,描繪美好前景,但又含糊其詞時,要注意防范;同學、老鄉宣稱認識大老板可幫助介紹工作,或宣稱國家在搞試驗開發時,不要輕信;遇到相關創業、投資項目時,要仔細研究其商業模式,無論打著什么樣的旗號,如果其經營的項目并不創造任何財富,卻許諾只要你交錢入會、發展人員就能獲取“回報”,一定要提高警惕。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