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拿牌關鍵禍起蕭墻 前高管出獄不斷上訪
發布: 2013-09-16 15:50:05 作者: 劉銳 來源: 《中國直銷》

金木進入拿牌關鍵時期,卻禍起蕭墻。公司外,聲稱被金木“陷害”的前任高管出獄后不斷上訪,要討回公道;公司內,新舊直銷板塊水火不容,內斗愈演愈烈。金木直銷,將何去何從?
蕭墻之外
“曾憲君是被冤枉的,是被金木集團栽贓陷害,我要為兒子討回公道,讓金木集團付出代價。”曾兆禮恨恨地說到。曾憲君是原金木集團旗下天津同源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2012年7月,他因職務侵占罪入獄,獲刑300余天。
期間,曾兆禮一方面通過上訪反映“冤情”,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發布了大量關于兒子被金木集團“栽贓陷害”的消息,希望能引起相關政府機構與媒體的關注。
雖有多家媒體過問,但到最后都沒有下文。2013年5月,曾憲君出獄,父子二人繼續為洗清罪名而努力。據曾兆禮透露,他掌握有金木涉嫌違法經營的大量證據,足以洗清罪名,并告倒金木集團。為此,曾兆禮決定向更上一級的部門舉報。
2013年8月,曾兆禮數次前往北京,向中央一級部門遞交材料,曾兆禮表示,現已獲得受理。
同樣在8月,金木一位高階經銷商向記者透露,在金木內部召開的市場領導人會議上,董事長鈕金木表示,公司已經走完申牌的全部程序,有望年底獲得直銷牌照。曾氏父子的上訪會否為金木申牌帶來變數還不得而知。
從采訪獲得的信息來看,曾憲君曾與金木集團董事長有著不錯的私交,而且在金木國內直銷業務的啟動中,曾憲君起到過重要作用。到底是什么讓曾憲君和金木集團走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
“收購”危局
金木集團的前身是安國市中華路飲片廠。1990年,現金木集團董事長鈕金木抓住國家推行改革承包制的機遇,將安國縣中藥材公司承包下來,合同期限內,使企業扭虧為盈。1993年,鈕金木自立門戶,成立了安國市中華路飲片廠。
2003年之后,鈕金木相繼投資新建了冰片車間和中藥材培育基地,并擴大了冰片產能。2004年,在鈕金木的推動下,原安國市中華路飲片廠變更為安國市金木藥業有限公司,2006年再次變更為河北金木藥業有限公司。
一系列擴張,使得金木成為當時北方地區最炙手可熱的冰片生產企業,很多制藥、保健品企業都從金木公司進貨,其生產的“金木”牌冰片占據了國內大量市場份額,并打入海外市場。
在進貨商的名單中,有數家直銷企業,天獅就是其中之一。早前,曾憲君在天獅集團從事采購工作。因工作關系,曾憲君與鈕金木交往甚密。
冰片熱銷、代工生產為金木集團帶來豐厚的效益,但鈕金木志在建立自有品牌,以及面向終端的通道。但以當時金木的實力,短期內難以實現目標。為此,鈕金木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通過收購保定中藥制藥有限公司完成設想。
保定中藥制藥有限公司前身是天津樂仁堂制藥廠在保定開設的分支機構。天津樂仁堂制藥廠是我國中藥行業的老字號,由北京同仁堂傳人樂佑申于1921年創辦。公司旗下擁有94款國家藥品批準文號的產品,其中,“胃活靈”和“冠心靜”獲得了國家專利認可,在市場上擁有良好的口碑。
彼時,以金木的實力完成收購存在很大的困難與風險,鈕金木計劃聯合其他企業共同收購。金木曾與天獅接洽,商談聯合收購一事,但雙方最終未能達成合作。
在聯合收購受阻的情況下,2008年11月,金木集團出資6000多萬元,獨立收購了保定中藥制藥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
不過,這次收購讓金木陷入“消化不良”的局面。曾憲君用“蛇吞象”來形容這次收購,“一方面,公司消耗了大量資金,造成現金流十分緊張;另一方面,在大量產品涌入的情況下,又未能建立足以消化的銷售通路,帶給公司巨大壓力。”
面對危局,金木亟待做出改變。
轉戰直銷
兩道難題擺在金木集團面前,一是要解決現金流危機,二是要盡快建立終端銷售通路。如果以制藥業常見的銷售方式,前期投資大,利潤回報周期長,品牌建立也需要較長時間。而直銷模式在現金流、銷售通路建設速度上占有優勢。
2009年,金木集團開始嘗試直銷模式運作,并招攬來一些直銷業內人士。在金木集團董事長鈕金木的邀請下,曾憲君加盟金木。據悉,早前曾憲君在天獅時,對金木集團多有照顧,雙方相互扶持,因此頗得鈕金木的賞識。
為了招攬曾憲君,金木不但給予較高的待遇,還想了很多其他方法。有消息稱,曾憲君的弟弟曾憲臣曾因詐騙罪入獄,在他出獄一事上,鈕金木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并在他出獄后,將其安排到金木公司工作。采訪中,曾憲君也談到,當年金木在招攬他時花了不少心思。
為了避開國內對直銷經營的限制,金木效仿天獅,挺進海外直銷市場。曾憲君被集團派往海外,負責市場開拓,但結果很糟糕。
一位金木高層管理人員告訴記者,曾憲君經營國外市場期間,不但沒給金木帶來利潤增長,反而給集團造成了巨額虧損,這讓對海外市場寄予厚望的鈕金木大為光火,曾憲君被召回國內。
2009年后,國內直銷市場發展勢頭迅猛,金木集團開始籌備啟動國內直銷市場。盡管曾憲君在海外為金木造成虧損,但在國內市場啟動上卻起到了重要作用。2011年8月,通過他牽線搭橋,金木集團以極低的價格收購了同源堂公司,將同源堂的銷售隊伍以及產品,一并帶入金木集團。
據曾憲君介紹,同年的9月1日,他與金木集團簽訂協議,由他出任同源堂公司名義上的法人和董事長,并享受同源堂公司營銷凈利潤10%的提成。但據金木中層管理人員張亮(受采訪人要求此為化名)回憶稱,之前金木與曾憲君達成的協議是,由曾憲君出任同源堂公司名義上的法人,但并不享受公司債權。
從后來的市場表現看,這次整合對金木意義重大。然而,曾憲君自己可能沒有想到的是,這此整合亦為他日后入獄埋下伏筆!
鋃鐺入獄
2012年3月12日,曾憲君向金木集團提出辭職,離職原因不明。3月28日,金木將曾憲君離職的文件下發到集團旗下所有公司。提出離職的同時,曾憲君向董事長鈕金木索要自己的利潤分成。
按曾憲君的說法,自協議簽訂之日算起到他離職的這段時間,金木集團應支付給他320萬元的協議酬勞。然而,集團拒絕支付這筆款項。
關于曾憲君離職有另一種說法,張亮透露說,在曾憲君離職之后,鈕金木曾召集公司管理層開會,通報說是因為查出曾憲君挪用了300多萬元的集團公款,因而被集團開除了。兩筆款項從數額上看十分接近,但拒付提成是否與“挪用”有關,他并未透露更多的信息。
在擔任同源堂公司法人期間,曾憲君保管著同源堂公司的營業執照和公章。索要提成未果之下,2012年6月13日,曾憲君將同源堂公司的營業執照等相關手續,進行了登報掛失。之后,曾憲君依據掛失聲明,在工商部門將同源堂公司變更成為由他個人出資的企業。
隨后,金木公司報警,并指控曾憲君的行為非法侵占了金木公司的財產。2012年7月6日,曾憲君因職務侵占罪入獄,2013年5月12日,曾憲君出獄。
據曾憲君透露,他是被金木公司陷害的。當時他之所以將同源堂公司材料掛失,是另有隱情,并非金木集團所指的利用職務之便侵占金木財產。但是何隱情,曾憲君不愿透露。
同時,曾憲君強調,自己不是刑滿釋放,而是無罪釋放。現在他已經將自己入獄的前因后果,以及所掌握的金木集團在發展過程的不正當行為,包括直銷運營中的問題等整理成材料,遞交到相應的機構,“我要為自己討還說法,讓更多的人了解,光環覆蓋之下,金木集團究竟是一家怎樣的企業。”
蕭墻之內
曾憲君入獄后,由他斡旋達成的收購卻帶動了金木國內直銷的發展。同源堂銷售隊伍以及產品的出色表現,讓金木集團萌生了更多的想法,同時帶來新的麻煩。圍繞著不同的需求與利益糾葛,雙方激烈博弈,關系一度十分緊張。對于金木直銷,蕭墻之內的憂患恐更甚于曾憲君的“反擊”。
一場始料未及的公司掌控權之爭,改變了段金生與同源堂的命運。
段金生曾在天獅分管海外市場,離職后自主創業。研發了能作用于骨髓、骨關節疾病有調理功能的雙青產品,并成立了天津同源堂商貿有限公司,以直銷模式開展銷售。但在段金生赴海外開發市場期間,總經理帶領部分市場團隊“陳橋兵變”,意圖奪取公司掌控權。(詳情請見《中國直銷》2013年2期雜志報道《同源堂內戰》)。
等段金生回國后,發現公司已實際分裂為兩派。鑒于同源堂公司內耗嚴重,段金生決定帶領擁護自己的市場團隊另尋合作方。在幾番接觸后,段金生始終沒有找到滿意的合作方。正在段金生焦慮之時,曾憲君出現,在他的引薦下,段金生帶領市場團隊與產品并入金木集團。
2011年8月,段金生與金木簽訂轉讓協議,約定由金木出資同源堂公司的轉讓費5萬元,及雙青產品技術轉讓費15萬元,共計20萬元完成對段金生天津同源堂商貿有限公司和雙青產品的產權的收購。
事后,在談到這次合作時,段金生表示當時他只想要盡快地找到一家合作企業,之所以選擇金木,是看中了金木的生產能力,覺得金木有條件為雙青產品提供生產支持。至于20萬元的費用,則是一個象征性的費用,并不代表真正的交易價值。
2011年11月22日,金木·同源堂中國區市場啟動大會召開。金木集團董事長鈕金木發言后,同源堂公司總經理段金生走上主席臺,宣布同源堂公司及雙青產品正式并入金木集團,共同經營直銷。
另有所圖
被金木集團收購之前,同源堂已經在市場上運作了3年多,有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經銷商團隊對雙清膠囊有很高的信賴感,也創造了不錯的市場業績。
進入金木之后,原同源堂的團隊繼續以雙青膠囊為主營產品,其市場表現贏得了金木集團的認可。
周成(化名)是最早一批加入同源堂的會員,之后他跟隨段金生轉戰到了金木,如今是金木的高級經銷商。采訪中,他透露說,由于之前的市場鋪墊,以及雙青特殊的產品功效,與金木合作之后,市場表現很好。“2012年,我們取得了2.5億元的市場業績,為金木集團貢獻了大約4300萬元的營銷凈利潤,集團對我們很滿意。”周成得意地說。
然而,正是因為這樣的市場表現和利潤貢獻率,讓金木集團有了更多期待。
周成告訴《中國直銷》,金木集團在看到直銷模式立竿見影的效果后,想要依托同源堂團隊,銷售更多的集團產品。“集團希望我們更多地銷售集團的產品,包括藥品。但這一想法遭到大多數同源堂經銷商的反對。”周成談到。
“我們一開始就是賣雙青的,之所以跟隨段總(指段金生)來到金木,也是為了能繼續銷售雙青。我們不想做全套的產品,我們只認雙青。”周成談到。合并到金木之后,他們負責銷售包括酵素和茶在內的9款產品,但雙青是其中表現最好的,也是市場業績的主要來源。銷售過程中,他們已經總結出一套完整的產品銷售方案,實現團隊壯大和業績收入的雙重保障,他們不愿意打破這種平衡。
同時,團隊領導人提醒金木集團,藥品不屬于直銷經營范疇,銷售藥品屬于違規行為,會帶來極高的經營風險。然而,經銷商給出的理由并沒能說服金木集團,金木集團董事長鈕金木堅持要求拓寬產品線,而同源堂團隊則堅決反對。
同源堂團隊不合作的態度,讓金木集團不滿。
“新軍”入駐
眼見直銷模式帶來的利益以及原同源堂團隊的不合作,金木集團決定引入新的市場團隊來銷售自有產品。
2013年4月,一些打著金木集團名義的直銷運作團隊開始招商運作,宣稱是集團董事長鈕金木新開辟的直銷板塊。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新進入的團隊隸屬于一家新注冊的公司,而這家公司的注冊人并非集團內部人士,和金木集團并沒有直接關系。
“這是集團設立的一道‘防火墻’,但這層關系很多人都不知道,金木公司也從來未對經銷商提過,因為參觀、開會、培訓都是在金木集團內,集團董事長鈕金木也經常出現在大小會議上,所以經銷商便以金木作宣傳。”
在金木經銷商內部,他們習慣將賣集團產品的團隊稱為“新盤”,將經營雙青膠囊的原同源堂團隊稱為“舊盤”。而兩套班底使用的制度也不盡相同。
何躍(化名)是新盤的一份子,他將金木集團的新直銷板塊當成一個機遇。據他介紹,相較于舊盤的制度,新盤的優勢在于采用了動靜結合。據何躍介紹,公司的靜態獎包括三部分,一是全球業績分紅;二是被稱為“倒鉤獎”的靜態獎金設置,即加盟會員可享受推薦人對碰獎的業績提成;三是見點津貼。
“靜態獎的設置對市場的刺激作用蠻大的,我的會員里,就有很多是沖著這個獎來的。”何躍表示和店鋪加盟政策一樣,靜態獎的設置對團隊擴張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為推動“新盤”發展,金木公司在2013年8月10日新出臺政策,規定店鋪經營者,首先必須成為金木公司6900元的高級代理,之后,繳納3萬元的加盟費,將得到金木公司提供的6萬元貨品。此外,還將享受“6+1”的汽車獎勵。
現在,讓何躍發愁的是金木的公司產品。何躍告訴《中國直銷》,目前金木在新盤推出了十幾款產品,在“五寶”(金木新直銷板塊主打產品)之外,還有一些標注為國藥準字號的藥品。“像冠心靜這種藥,雖然效果好,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吃的。”何躍抱怨說,和保健品相比,藥品銷售太過局限,不利于市場開拓。
憑借制度上的優勢,經營新盤的團隊開始大肆挖原同源堂團隊的墻腳。
激烈交鋒
金木公司與新團隊的行為引發了原同源堂經銷商的不滿,他們一方面抗議集團行為,另一方面也開始尋找新的合作方。
在同源堂團隊中,中華同源國際成功系統目前是金木直銷最大的業績來源。
據一位成功系統高階經銷商透露,與集團董事長鈕金木發生意見分歧后,系統領導人開始尋找另外的合作對象。其中,天津金士力佳友與成功系統有過深入接觸。
“談判時,我們就只有一個條件,就是不改制度,做調整我們都可以接受。”高虎(化名)是中華同源國際成功系統的核心成員,和系統領導人一起參加了談判,他說金士力佳友在一開始答應了他們的條件。
但在后續談判中,金士力佳友公司以不可能推行兩套制度為由,否定了成功系統提出的加盟條件。對于引入雙青膠囊一事,金士力佳友同意引入,但要將產品送往天士力集團進行審核。
“天士力集團產品檢驗程序非常復雜,至少得半年時間。我們現行的制度是最適合雙青產品推廣的,我們不愿意并入金士力佳友的公司制度,也不愿意等待長達半年的產品空窗期。”高虎談到。
成功系統與金士力佳友的談判宣告破裂。
與此同時,接到中華同源國際成功系統與另外的公司協商平移的消息,金木集團董事長鈕金木趕往沈陽,找到系統領導人。“鈕總首先就給我們道歉,說有什么事大家可以一起商量解決,希望我們能留在公司。”高虎告訴記者,雖然鈕金木表達了挽留之情,但否決了成功系統提出的放棄“新盤“的要求。
最終,雙方商定了一個折中的方案,約定金木集團新開辟的直銷板塊不能銷售雙青產品,但原同源堂的經銷商也不能兩邊做市場,如果加盟了新起盤的那邊,則必須放棄舊點位,重新報單。
暗流涌動
雖然緊繃的局面暫時舒緩,但風波仍未平息。
近來,高虎收到消息,得知“新盤”團隊大肆宣揚即將上市升級版雙青產品——骨髓寶的消息,以此炒作市場,對他的團隊穩定性造成一定的影響。最近幾天,他接到很多團隊成員來電,向他咨詢消息的真實性。
“當初,鈕總答應我們,新盤不銷售雙青產品,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答應留下來的,怎么就變卦了?”高虎顯得很氣憤,同時也很無奈,“沒辦法,雙青的專利權都已經賣給金木了,只要不取名雙青,他高興取‘骨髓寶’、‘骨骼寶’什么名字都是可以的。”
在這件事情上,段金生比高虎樂觀。他表示,雖然已經將雙青的產品專利出售給金木集團,但是,在產品生產環節上,他一直把握著核心工藝復合酶的參數設定。至于金木集團是否會推出類似于雙青的骨髓寶,他不得而知,或許集團董事長有更長遠的發展計劃。
“他們就是想要放出這個風兒,好借機拉我們同源堂的人。”高虎說,很早之前金木新直銷板塊的人便打著集團直銷的旗號,大力宣揚他們的制度優勢和產品政策,并稱最終會兼并同源堂團隊,對原同源堂的經銷商展開攻勢。
“我們肯定不會坐以待斃啊,遇到這群不地道的人,就沒什么規矩好講。”高虎稱,針對金木新直銷板塊人所宣傳的制度和產品,他們制定了專門的“拆臺”計劃,并通過團隊復制下去。目前而言,新直銷板塊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他們的市場穩定性造成了沖擊,但并不致于影響大局。
“我們系統的目標是今年實現3億元的業績銷售,按照目前的發展狀態,完成目標應該是不成問題的。”高虎稱。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