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不和別人比速度”產品質量才是立足根本
發布: 2013-10-17 14:26:52 作者: 佚名 來源: 文匯報


紐崔萊創始人卡爾·宏邦1915年作為牛奶公司的商務代表來到上海,直至1927年離開。期間,他就對中國的中草藥藥理極有興趣,也間接促使他發明了全球第一項維生素、礦物質營養補充食品。
12807種,這是目前中國的藥用植物種類。這個數字背后,既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更有伴隨這個古老國家五千年發展的文明累積。令人稍感遺憾的是,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中草藥并沒能隨著近年來全球的各種“中國熱”走出去,迄今為止還幾乎停留在它開始的地方。
跨國公司安利這次將目標聚焦在它身上了。2013年10月9日,安利全球首個以植物研發為重點的機構在江蘇無錫新區奠基。未來,這里的研發成果雖然不是以中草藥的身份走出國門,但是這家全球保健品巨頭將從這里起步,努力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先體驗到中草藥的神奇,這種另辟蹊徑的方式也許會有驚喜。
中國有符合“國際要求”的綠色土壤
在中國尋找合適的土壤,用于生產或研發,安利并不是跨國企業里的第一家。
1997年,全球500強法國威望迪環球公司在重慶忠縣和農民合股建成了15萬畝的柑桔果園基地;2009年,星巴克全球首個咖啡種植基地落戶云南;截至2010年,百事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土豆種植企業之一,在中國內地共有內蒙古達拉特旗、阿魯科爾沁旗、四子王旗和廣西北海、廣東湛江、河北沽源6個農場。
這些舉措很大一部分意義,用百事大中華區主席孟可仕的話說,“能將全球領先的技術同當地的農業專長結合起來”。而這些地方之所以能成為跨國企業青睞的種植基地,除了有降低原料供應成本之類的經濟因素考慮,生態環境符合跨國企業對種植的要求,是更重要的條件。以星巴克選址云南為例,就是充分考慮云南的地理環境。云南多山地、坡地,土壤、日照、雨量、晝夜溫差等獨特的自然環境都讓當地的咖啡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味。
安利的紐崔萊植物研發中心找到無錫這片土地,也是多番周折。從2009年開始,歷時三年,研發中心的選址涉及了南至廣州、西至川滇的40多塊候選地。最終,江南農耕文化的起源地—江蘇無錫脫穎而出。相比之下,紐崔萊植物研發中心的選址要求要比尋找單一原料供應地的百事、星巴克還要嚴苛。中草藥取材中,講究“道地”二字。在最地道的植物原產地以及其特有的氣候、土壤等條件影響下,產出的草本,才有最好的效應。紐崔萊研發中心的研究對象是中草藥,而且品種并非單一,因此需要對土壤農殘、重金屬污染、水源、空氣等多項土壤指標以及氣候環境進行綜合篩查。
能通過這些指標的篩查并長期保持,其實并非易事。何況植物研發中心作為研究使用的同時,還擔負著重要的交流任務,評估的指標里因此還有交通、人文等因素。
無錫新區這塊“風水寶地”的獨特在于它能在一個如此黃金的地理位置里保存著難得的原生態。相傳,當年周太王長子泰伯從中原來到無錫市郊梅村時,這里還是一片蠻荒之地。隨著他將中原的先進文化和耕種技術傳給當地百姓,吳地繁衍了120代之久。如今,無錫雖然占據著長三角經濟圈地理中心、上海半小時經濟圈的區位優勢,卻因為是吳文化遺址,遠離著工業污染,擁有15萬平方公里的江南農耕濕地,并保存著長三角最后一片原始鄉村生態環境。
距離上海不到兩小時的車程,這里卻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世界。放眼望去,能看到城市里早已不見的天際線,還有茂盛地長在土地里的各種植物。風和陽光,在這里完全沒有障礙地吹拂和照耀著大地上的一切。這些讓身在其中的記者不由感慨,原來還有這樣一片土地離我們如此之近。
以用戶體驗為中草藥“正名”
紐崔萊植物研發中心是安利全球首個以植物研發為重點的機構,而且是以中草藥為研發對象。我國是中草藥的發源地,據統計,目前大約有12807種中草藥,(其中植物藥約占80%,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再加上古代先賢如藥圣李時珍、藥王孫思邈、醫圣張仲景等對中草藥和中醫藥學的深入探索和總結,中草藥已經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然而,即便有著悠悠幾千年歷史,中草藥之于全球所獲得的認同還很局限,也一直沒能完成從中國走向世界的跨越。原因在于中草藥的原理一直缺乏現代醫學理論研究的支撐。事實上,也很難獲得支撐,因為兩者本身是基于完全不同的認識方法。西醫是實證科學,講求根據證據和經驗分析、歸納、整理,因此根據人體的組成完全可以確定人體疾病的根源,有針對性地治療。而中醫則具有更多的哲學思想色彩,更講究人體整體陰陽平衡的作用,認為需要從人的整體去認識疾病,因此對于疾病預防有更高的造詣。
與此同時,在不同的認識方法下兩者更大的區別在于,一個是密切追隨現代科學發展的結果,一個則更多依賴于多年來的文明累積。于是,對于中草藥的認定,中國與西方就有了很多分歧。在歐美市場,規定必須要有明確藥理、有試管和活體以及臨床試驗等方能完成藥品注冊,因此,就有了“云南白藥(000538,股吧)在美國被界定為食品”的結果。“中華瑰寶,傷科圣藥”的歷史美譽、或者“都在用,很有效”的實踐成果,最終都不能作為這個藥物可靠的依據被國際認可。
就在今年年初,加拿大衛生部還警告公眾不要購買和服用多款含有超標汞、鉛等重金屬的中成藥。8月20日,英國藥品管理局也在其官網發布提示,提醒消費者警惕中藥毒性風險。甚至截至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家藥企通過了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新的歐盟《傳統植物藥指令》的注冊。盡管我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煉明確表示,“所有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機構嚴格審批上市的中藥,無論是中藥材、中藥飲片還是中成藥,都是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
率先完成現代化的西方世界近百年擁有著強勢話語權,我們不可能迅速改變西方人的思維,那僵局該如何打破?既然以藥品方式讓西方人認識中草藥的道路如此艱難,而且未來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那換一種方式如何?
這一次,安利也許開創了一條新路,以“用戶體驗”讓中草藥隨著紐崔萊營養食品的身份先走出去。將中草藥經過加工提取后,作為食物營養素補充,這似乎更符合“歐美國家認為中藥是食品而非藥品”的想法。借著安利這一全球知名跨國企業的品牌,中草藥也許能被帶給全世界更多的人,并一步步得到他們的認同。安利紐崔萊的首款以中草藥為原料的產品“銀杏蓯蓉片”給了中草藥很光明的前景,這款改善人記憶的產品,就是中醫藥理論與現代科學機制研究和臨床實驗融合的結果。美國安利公司研發和技術法規副總裁凱瑟琳·埃倫伯格女士稱之為“用西方的技術證實了中醫的成果”。
相較于此前中草藥進入美國和歐洲市場的艱難,銀杏蓯蓉片已經于兩年前在美國上市,此后又陸續在日本、韓國及中國臺灣地區上市,反響良好。10月份它將在中國大陸上市。
雖然以這樣的方式走出去,中草藥更深層次的價值還不能完全被西方世界認識,但相比暫時停在原地,向前走一步顯然更好。用戶有了“體驗”,才能對中草藥產生更直觀、繼而更深刻的認識。紐崔萊創始人卡爾·宏邦當年就是在中國生活了十幾年,才認定中草藥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一定有它的道理所在。
這一次,他的兒子,紐崔萊健康與營養研究中心總裁山姆·宏邦帶著老卡爾的夢想回到中國,“希望借助這個植物研發中心,形成完整的中草藥營養保健品鏈條,向全世界播撒中國養生文化”,他覺得,這不僅是世界保健食品的研發趨勢,也是一次人類健康的回歸之行。
中藥和西藥,原本就是針對人類健康殊途同歸的兩種文明形式。跟隨跨國企業安利,中草藥的價值也許將會在“用戶體驗”中慢慢被認識—這是中草藥幫助人類提升健康水平的一條康莊大道。
可持續的健康,需要慢點來
藥用植物的栽培,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漢武帝時期,長安就建立了引種園。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記述了紅花、吳茱萸、桑、蓮等多種藥用植物的栽培法。到了隋代,太醫署下還專設掌管種藥的“主藥”、“藥園師”等職。
完成選址,逐步落實,紐崔萊植物研發中心的征程才剛剛開始。發揚中草藥文化,從種子到成品,任重道遠。“我們不需要去和別人比速度。只有前期的投入足夠,后期的質量才有保證,而且這種保證是可持續的”,安利(中國)研究開發及技術法規副總裁陳佳女士說。而談及為何如此大費周折選址,山姆·宏邦解釋為,“我們希望,從種子到成品,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安利紐崔萊的“種子”們,分布在美國、墨西哥、巴西的四個自營有機農場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秘魯、中國等通過高門檻的“卓越農耕標準”的認證農場里。“安利想做有機種植到可持續種植的典范”,陳佳說。這注定了安利的有機種植與一般有機種植不太一樣。
這種不太一樣需要更多時間。據工作人員介紹,植物研發中心僅土壤調節就需要花費3到4年時間,待土壤環境調節完成之后,才可以進行相關的種植研究。另外,在紐崔萊有機種植的七大流程里,與土壤相關的就有四道。包括前三道的將氮引入土壤,用蚯蚓整理土壤,自然腐解肥沃土壤以及最后一道“讓土壤休息,保持土壤的肥沃度”。其中最后一道更是要求農田在進行了3至4年的種植后,要有1年的休耕時間,讓土壤得到充分的休養。
這些,除了需要技術手段的保障以外,土壤本身的周邊環境以及更大層面的政策環境的支持都不可或缺。能和安利一樣,抱著一顆“文火慢燉”的心,無錫當地政府對于現代農業的理解和支持很難得。在無錫新區這塊“萬頃良田”里,紐崔萊全球卓越農耕的九大原則也將一點點貫徹落實。把農場當作一個有機體,用多樣的生物使其形成和諧的生態系統。保證農場的有機體中不存在污染,以及保護種子不產生基因突變等等。為了避免相對高效的現代農業手段對農場的生態系統產生破壞或污染,這些都需要慢工出細活的耐心。
安利在用耐心和智慧踐行著這個跨國品牌一貫的理念,給消費者的生活“添色彩”同時,確保這個色彩是健康的。與以往不一樣的是,這里的健康,基于中國的中草藥。也許有那么一天,中草藥不只是中國的,更是全世界的。中國的文化,也將多了一種被全人類銘記在心的形式。
上一篇:自然跑出健康范 紐崔萊社群健康跑海口開跑 下一篇: 安利志愿者走進臨河古城學校開展支教活動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