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男少女緣何落入傳銷魔窟
發布: 2014-02-13 10:56:13 作者: 劉筱紅 來源: 河北法制網

17歲的少女代某初中畢業后開始到處找工作,后來在網上認識了一個答應幫她找工作的網友,繼而來到任丘市。來到任丘后,代某的手機立刻被網友拿走了。隨后,網友伙同他人對代某進行授課洗腦、貼身看守,最終代某經不住蠱惑加入了傳銷組織,并且加入到對同宿舍人員騙來的楊某的看守隊伍中,最終走向了犯罪。
像代某一樣,社會上有很多未成年人加入到傳銷的隊伍中,甚至參與犯罪。據悉,自2013年以來,任丘市人民檢察院未檢科共辦理由傳銷引發的刑事案件4件25人,全部為非法拘禁案,涉案人員中20歲以下的19人,占76%,其中8人為未成年人,占32%。
由被害者變成了害人者
十幾歲的少年李某被騙加入傳銷組織,后來由被害者變成了加害者。李某的父親通過多方打聽得知兒子陷入傳銷組織,于是千里迢迢從外地趕來勸李某回家。李某非但不聽,反而在父親未來時便將此消息告訴了宿舍長陳某。后來,李某的父親來到任丘,李某便伙同陳某等人通過貼身監視、看守、強制授課、威脅、恐嚇等方式對其父親實施拘禁,限期其父親人身自由長達兩個月。
通過分析所辦案件,任丘市檢察院辦案人員發現,在涉及未成年人的傳銷案件中,女性未成年人參與犯罪呈上升趨勢,幾乎每起案件均有一到兩名女性未成年人;其次,涉案未成年人絕大部分來自偏遠貧困地區,文化程度均不高;在傳銷組織中地位低下,在整個犯罪行為中處于從屬地位;都是由被害者轉化為害人者。這些未成年人最初加入傳銷組織都是被網友、親戚、同學欺騙而來,甚至有的初期也曾被看管,甚至被毆打,但最終他們卻由被害者變成了害人者。
法律意識淡薄
17歲的少年朱某是陜西人,初中畢業后沒有找到工作,在網上認識了張某。張某說,他可以給朱某介紹好工作,能掙大錢。朱某被騙到北京,接著又從北京來到任丘加入了傳銷組織。
張某雖未滿18歲,但從14歲便外出打工,已流浪了三個城市。
少女張某只有16歲,辦案人員提訊她時她竟然不知道父母及其他家人的電話號碼……
通過對參與傳銷的未成年人進行社會調查,辦案人員發現,造成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加入到傳銷隊伍中從而走向犯罪,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求職心切、快速致富意愿強烈;通信手段日益發達,互聯網、手機等現代通信方式廣泛使用,使傳銷的影響范圍擴大;人員流動性強,缺乏有效社會監管;親情淡漠,法律意識淡薄。
做好犯罪預防
非法傳銷活動是國際社會痛恨的“經濟邪教”,是世人不齒的“老鼠會”。傳銷活動引發的犯罪嚴重威脅廣大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成為治安一大隱患。如何做好犯罪預防,防止越來越多的低齡未成年人陷入傳銷的深淵,需要社會各界的協力合作。
辦案檢察官認為,應從以下幾方向入手:首先要注重個案教育和預防,在辦案過程中對參與犯罪的未成年人進行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其次,加強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提高青少年的自我防范意識,切實加強青少年對傳銷活動危害性的認識,繼續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在網吧、車站等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集散地通過張貼標語、發放宣傳冊等手段宣傳傳銷、詐騙等常規犯罪;第三,加強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指導,拓展就業渠道。此外,公安、勞動等部門應向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更多的法制、就業安全提示,讓傳銷活動無處可藏。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