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式O2O盈利超40億元 直銷體系與電商體系完美串聯
發布: 2014-08-15 11:02:04 作者: 佚名 來源: 21世紀商業評論


短短兩年時間,電商渠道在直銷巨頭安利(中國)的銷售額占比,已經從5%上升到現在的14%。以2013年安利(中國)293億元人民幣(6.1490, -0.0028, -0.05%)的銷售額計算,其電商網絡的體量已超過40億元。
安利自認天生具有互聯網基因,理由是直銷本來就是一種人際網絡營銷,而且安利(中國)坐擁24萬活躍營銷人員的規模,在大數據的搜集利用方面也有相當的優勢。
不過,直銷企業做電子商務,卻有著自身獨特的印記。
傳統企業做電商大部分遵循三種路徑——開設官網購物通道,在網購平臺開設旗艦店,或者交給經銷商來做。而安利則另辟蹊徑,將電商嫁接于直銷模式,是一種從線下到線上的O2O,而非B2C。
用安利(中國)公共事務總監王汝華的話說,“安利并不是做一個跟直銷體系并聯的電商體系,而是一個串聯體系。”顯然,選擇這種路徑的目的,是為了以避免對現有的直銷模式造成沖擊。
目前安利在中國市場做的,主要是網上的訂貨系統,只有營銷人員和優惠顧客可以通過“安利易聯網”下單,非會員顧客則無法使用。換言之,安利的電商渠道只是為營銷人員的高效運作創造了條件,使其在當下保持競爭力,而開拓新客戶的方式仍舊由營銷人員通過線下實現。
“我們不會讓電子商務作為我們的直銷渠道,和我們的營銷人員形成競爭。”安利大中華區總裁顏志榮接受《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簡稱《21CBR》)記者采訪時強調,“把電子商務和(原有)渠道結合起來,讓營銷人員的效率更高,如何互補是很關鍵的。”
2013年的數據顯示,在北美市場,電商渠道占安利當地銷售額的80%左右,在美國更是超過80%,而在臺灣地區則占60%。目前中國市場電商渠道比重只占14%,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事實上,安利(中國)的營銷人員在線上服務顧客最常使用的工具是微信。而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市場,則主要用Facebook和Line。目前安利(中國)內部有9個官方微信賬號,做產品推廣和促銷活動,今年還將推出微信支付。另外,安利還有7個官方微博賬號。
負責安利(中國)數字化事務的人士向《21CBR》坦言,“所有外部的工具都是為我們自己導流量,關鍵是建立自有平臺,所以包括網站、移動社交、APP等入口,我們都在同步推進。”比如,安利在今年8月推出的數碼港APP,就是個一站式個性化的門戶類APP,有30多個模塊功能可隨心定制,幫助營銷人員進行科學的顧客管理。上述安利(中國)數字化事務負責人透露,“數碼港APP會讓營銷人員提交顧客數據,公司可以了解具體的顧客資料,但這個不是強制性的,只是鼓勵營銷人員去用。”
扎根中國19年的安利(中國)去年啟動年輕化戰略,數字化是重要一步。不過,要為傳統的直銷模式注入創新活力,并非易事。安利目前推行的電商模式看起來多少有些糾結,既想擁抱數字化的潮流,又擔心會影響營銷人員的利益,進而沖擊原有的直銷體系。因此,目前看來,O2O模式是直銷企業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
曾有營銷方面的專家建議,直銷企業可考慮在同一母品牌下,對不同的品類或子品牌進行區隔,分別以電商和直銷兩種方式服務不同的目標客群。不過,這種想法目前只停留在理論階段,是否行之有效,難以斷言。
上一篇:名醫專家攜手安利紐崔萊 以健康傳播推進... 下一篇: 安利新人金磚計劃的調整 全面助力新人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