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傳銷講師獄中寫30萬字自傳揭傳銷黑幕
發布: 2015-05-20 08:59:36 作者: 佚名 來源: 中安在線

“傳銷其實就是一場空,人們如果求財心切,就會被利用。”如果是8年前,張朋(化名)肯定不會說出這樣的話。那時的他還是一名傳銷講師,也是“傳銷金字塔”里高級人員的心腹,工作就是給新人講課,被他“洗過腦”的不下萬人。2007年,張朋因詐騙罪鋃鐺入獄,如今他在獄中已寫下30萬字自傳,揭露了傳銷的種種黑幕。
曾當過傳銷講師
張朋今年40歲,江蘇人。初中畢業后,他就踏入了社會打工。上世紀90年代初,張朋開始從事民間文藝商演活動,漸漸地從幕后走向前臺,主持、演講都做過。2001年,他認識了一位臺灣“大師”,對方憑三寸不爛之舌把他騙入傳銷組織。張朋說,那時他不知道傳銷是非法行為,只是聽說這行業很賺錢便入伙了。
“因為我口才好,后來就成為了一名傳銷培訓講師。”張朋告訴記者,“講師”的具體工作就是給新人“洗腦”,每天就講夢想和財富計劃,把一個不存在的項目吹得天花亂墜,最終讓新人交錢“入伙”。
“我不需要‘拉人頭’,只負責講課,但工資多少和業績掛鉤,我的業績就是看最后鼓動了多少‘下線’。”張朋說,在傳銷內部有一項“101法則”,講師會鼓動新人打101個電話發展“下線”,只要有一個人加入傳銷了,就表示成功。當然,如果打了101個電話還是沒成功,他們還會有其他的方案。
因詐騙獲刑15年
“一個人只要投了69800元,就會想方設法再把親朋好友騙進來。”張朋說,他講得越好,相信他的人就越多,最高峰時一個月拿過幾十萬的工資,在“業內”有了一定名氣。在傳銷行業干了6年以后,張朋深諳其道,他已經不再滿足于僅當一名講師了。2007年,張朋提供50萬元啟動資金,和朋友一起開公司,并炮制了一個蘆薈保健品項目的企劃書。而實際上,公司沒有任何蘆薈保健品,操作的模式就是靠“騙”:許諾高投資高回報——投資一千元,年底能返還兩千元。
“我的口才很好,沒想到最后還是壞在了這張嘴上。”張朋感慨,憑借好口才,一度有很多人相信了他。可就在開公司的當年,他在新疆一五星級酒店總統套房里被警方逮捕。因詐騙近千萬,張朋最終被判15年徒刑,在合肥市蜀山監獄服刑改造。
30萬字揭露真相
“他口才了得,法律知識卻十分淡薄。聽不進半句勸,你說一句,他有三句說詞等著你。”蜀山監獄一名監區民警告訴記者,張朋剛進來時,仍對傳銷、詐騙執迷不悟。“那時候其實是自己無知,民警給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以案說法。”張朋說,他后來意識到,傳銷說到底就是一場空,完全靠騙來生存和發展。
“5年前,我有了寫一本自傳的想法,想結合自己在傳銷組織從業6年的經歷,揭示傳銷真相。”張朋的想法得到了監獄民警的鼓勵和支持。之后,張朋利用勞動改造的空閑時間奮筆疾書,如今30萬字自傳已經出爐。
記者了解到,在這本書里講述了他從小到大的生活回憶、傳銷經歷和獄中生活。他以真實的細節和樸素的筆法,記錄曾經扭曲的心靈之旅,并爆料種種傳銷內幕。“不要相信講師的話,他們只是用一套準備好的理論,通過現場氣氛的營造,來達到‘洗腦’的效果。”張朋說,出獄后他還打算通過合法勞動掙錢把這本書自費出版,讓人們了解傳銷真相。以后他還打算當一名反傳銷志愿者,解救更多受害者。
想救出傳銷人員先要斷其“下線”
記者:你加入傳銷組織6年,接觸了很多傳銷人員,他們都知道這是違法的事情嗎?
張朋:剛開始入行很多人是不知道的,團隊發展到一定規模就清楚了。但是“下線”都是親朋好友,自己也很難脫身了。
記者:在你看來,傳銷到底是什么?
張朋:就是一場游戲一場空。之所以很多人上當,是因為傳銷人員會分析人的心理,只有心理浮躁、求財心切的人,才會被利用。
記者:上課的時候,有人懷疑過你們說的話嗎?
張朋:有,但是講師都會準備各種材料、各種方案應對。傳銷培訓講師在講臺上,往往說得頭頭是道,口水橫飛,都是為了錢在騙人。
記者:現在還有很多人沉迷于傳銷,你對他們的親朋好友有什么建議?
張朋:家中有親人搞傳銷了,不要過分緊張,一般沒有生命危險。不要一味地指責他,說得越多,他們越反感。一方面要用感情拉攏,另一方面馬上通知所有的親朋好友不要聽他的,行話叫“破壞邀約市場”。這是一個狠招,讓其無“下線”發展,最終知難而退。如果對傳銷已經執迷不悟,最好是父母或最親的人出面,尋求當地公安或職能部門幫助,或請求專業的反傳銷志愿者幫助解救。
上一篇:陽春公安揭秘網絡傳銷團伙“羅擬錢”覆... 下一篇: 微信傳銷涉案資金遠超傳統傳銷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