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身體心理保健雙管齊下 別太緊張焦慮
發布: 2016-05-27 17:00:20 作者: 佚名 來源: 水母網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即將到來,在這個關鍵時刻考生的營養、心理都需要家長和社會的關心。 煙臺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營養專家,讓她們跟我們說說學生及學生家長應該注意什么。
餐桌上多些優質蛋白食物
市疾控營養專家告訴我們,不少考生家長總是覺得不知道該給孩子吃什么好。大魚大肉怕不消化,清粥小菜又怕營養不夠。那么什么樣的飲食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呢?
復習、考試期間,大腦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大腦對氧和某些營養素的需求比平時要多,如蛋白質、磷脂、糖類、維生素、鐵等消耗均有所增加,所以要多補充這些營養素。
飲食安排上要注意均衡飲食原則,要做到食物多樣,三餐分配合理。營養豐富的早餐有助于上午提高學習效率,午餐不要湊合,要盡量豐盛,晚餐不要過于油膩,最好保證每天一杯牛奶。
除了要注意均衡飲食外,還要注意食品衛生,考生不要在街頭小攤上買東西吃,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家庭自制綠豆湯也可以清涼解暑。
我們總結了以下5個注意,家長可以在制作飲食時作為參考:
1.首先要讓孩子吃飽,保證熱能供給。考試期間天氣炎熱,學習緊張,孩子容易沒有食欲,此時應該選擇孩子平時愛吃的食物,烹調得可口些,看上去就很有食欲。
2.選擇含優質蛋白豐富的食物。如魚蝦、瘦肉、肝、雞蛋、牛奶、豆腐、豆漿等食物。
3.保證蔬菜和水果的供應。每天必須要吃蔬菜,《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明確指出我國成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最好深色蔬菜約占一半,水果200~400克。蔬菜水果不要相互代替,更不能只吃水果不吃蔬菜。
4.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或不吃糖果和油炸食物,以防降低食欲,影響消化吸收。
5.適當吃點粗糧、雜糧。這類食物富含維生素B1和膳食纖維,可以增進食欲、促進腸蠕動,還可以幫助大腦利用血糖產生能量,提高大腦工作效率。
不必刻意追求“信心滿滿”
同時,市疾控專家提醒我們,進入五月,不僅天氣升溫,考生備考更是進入了白熱化,他們每天會繃緊了全身的神經。實際上高考像馬拉松長跑,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各項綜合能力和知識的儲備,現在只是處在最后一圈。每天神經緊繃考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失眠,焦慮,疲憊不堪。所以,建議考生:用力用8分,留有2分放松和休息。
很多考生為了追求高考時的“自信”,都會對“不會的題”格外敏感,認為平時“全會了”,高考才“自信”。之所說敏感,是因為平時一兩道題不會,可能不會在意,但此時一旦發現立刻對其恨之入骨,就會感覺越復習心里越沒底。因為總有不會的題目,讓人很沮喪,上了考場會心慌出汗,發揮失常。建議考生與其追求自信滿滿,不如帶著“部分自信”上考場。“部分自信”不是來源于“除掉所有不會的題”,而是來源于“我又會了一道題”。
高考不僅考學生,還考家長。很多家長吐槽,比自己當年參加高考還緊張。很多家長每天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恨不得及時把一切不利于高考的負面因素扼殺在萌芽狀態。孩子稍有沮喪、厭煩、抱怨等負面情緒,家長立刻充滿警惕。一旦發現問題,則曉之以理、苦口婆心。這種透露著緊張的關心其實只是在告訴孩子,我不能接受你這些負面心態。而這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壓力。所以家長首先要調整好心態,高考是考生人生的一個過程,要享受這個過程,以輕松平和的心態來面對。
上一篇:酸奶解酒、濃茶解酒?醫生:這些對解酒... 下一篇: 適合春季的戶外運動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