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大學生成傳銷受騙者警示什么?
發布: 2017-08-08 09:21:07 作者: 殷建光 來源: 中山日報

受害者群體也發生較大變化,由農村、打工青年,發展成大學畢業生為主。“靜海靠近天津市區,東臨濱海新區,通過網絡招聘等方式,容易引誘著急找工作又不了解情況的大學生。當地城中村多,便于傳銷隱匿和控制新人。”有反傳銷人士說,解救的上百名受騙者中,80% 是大學生。
傳銷的主要手段無非就是洗腦,但受騙者八成是大學生,就不得不讓我們感到震驚了,為何傳銷能成功欺騙如此多的大學生?筆者認為,有三個原因。
之一,我們的大學教育沒有教會大學生如何正確找工作。我們的許多大學的就業教育只是停留在“嘴巴運動”,缺少具體的實踐指導,讓剛畢業的大學生畢業之后,不知如何正確就業。于是,饑不擇食,很容易陷入傳銷的誘騙之中。大學,應該讓學生學會就業。期盼,我們的大學就業教給學生實實在在的就業方法。
之二,我們的陽光就業之路不寬敞,正規就業平臺不正規。現在,我們大學生的就業之路,無非兩條,一是考公務員,考事業編;二是進企業。當然,還有創業,不過,這是少數。但是,對于廣大普通高校的大學生來說,這些渠道似乎都不通暢。考公務員考事業編,苛刻的專業限制,把許多有志向的大學生排除在門外;進企業,大規模企業簽訂合同,交五險一金。但是這樣的企業在三四線城市很少,許多企業就是天工,甚至各種勞動者權益難以保障。狹窄、苛刻的就業之路,讓傳銷的“誘惑”有了可乘之機,他們的誘惑手段非常符合大學生渴求的各種“合法權益”保障。其實,我們的大學生就業要求不苛刻,只要能夠繳納五險一金,能夠保障勞動法規定的合法權益,能夠拿到地方平均工資就夠了。但這些,許多企業做不到,勞動監管部門也是睜一眼閉一眼。
可想而知,如果我們的陽光就業渠道寬敞了,考編不再進行嚴格專業限制了,各類企業都能保證大學生的“合法權益”了,就業大門陽光敞開,讓有真本事的人能夠順利就業,那么,傳銷招聘的誘惑力自然就無力了。不客氣地說,有知識有文化有能力的大學生被傳銷誘騙,根本原因是我們正規的就業渠道不寬敞,不正規造成的。
之三,我們對傳銷的打擊力度不夠嚴厲。傳銷危害,有目共睹。但是,對于傳銷的打擊力度,我們不敢恭維。比如,靜海這次嚴打,可謂效果顯著,讓人欣喜。但是,如果沒有“李文星之死”的導火索,能夠如此嚴厲嗎?我們的嚴打不能總是發生在“死亡事件”之后,我們的嚴打必須常抓不懈,必須“小題大做”。據悉,2004年,媒體報道“靜海開始滋生非法傳銷”,高峰時從事者達1500余人。如今,靜海被稱為北派傳銷的重地,非法拘禁、暴力行為等屢見報端。如此“事態嚴重”,為何現在才開始嚴打?如果從2004年就開始嚴打,大概也不會有“李文星之死”了。當然,這不是靜海個例,其他地方也是如此,筆者只是期盼,對傳銷的嚴打必須從萌芽開始,不能讓他們在就業市場馳騁,不能養虎為患。
傳銷受騙者八成大學生是讓人悲哀的,這是大學教育的悲哀,這是我們大學生就業渠道和權益保障的悲哀。偶爾一個大學生被傳銷誘騙,是個例。眾多被騙者是大學生,就是一個悲劇。
眾多大學生成傳銷受騙者警醒我們,這不僅是傳銷猛如虎的問題,更是大學生就業渠道不寬敞、不規范的問題。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