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傳銷人員“回流” 專家開出5大“藥方”
發布: 2017-09-22 09:30:34 作者: 吳采平 來源: 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原以為把他帶回來就脫離傳銷了,沒想到他在家里像個隨時會引爆的‘炸彈’,天天鬧著要回傳銷組織里,執意要回武漢做‘項目’, 甚至以絕食來威脅。家人每天寸步不移地看著他,感覺都要被拖垮了。”近日,廣東省惠州市王先生致電武漢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分局尋求幫助。
時下正值全國嚴打傳銷組織,大量參與傳銷的人員被解救遣返后,仍然還沉迷在傳銷組織灌輸的“發財夢”里,時刻想著返回傳銷組織。親人深陷傳銷,究竟該怎么辦才能讓他們重返正常生活?對此,武漢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分局局長龔亦龍、武漢理工大學心理學專家何放勛以及武漢市打傳辦專家從心理學角度和實際工作方面,教大家5個“反傳銷藥方”。
支招一
換位思考“反洗腦”
參加傳銷者有較強的金錢欲望,傳銷組織者利用這個弱點,使用心理學技巧,通過煽動性的語言,借助其他成員共同營造“打雞血”的氛圍,參與者在封閉的環境中感受到尊重和認可,其理性防御和道德意識逐漸被摧毀,在盲從中對所從事的事情產生堅定的信任。參與傳銷者連續數十天被重復地進行“思維刻畫”,已經形成了思維慣性,完成了自我催眠。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即使被解救回家,已經形成的固定認知短時間內難以被摧垮。
如果家屬每天只是“短兵相接”地重復告訴被解救者傳銷的危害,反而會激起對抗情緒。家屬要換位思考,了解被解救者的心理狀態,避免“正面進攻”。通過旁敲側擊的迂回方式,假裝無意中聊到一件事,比如身邊的朋友曾經做過類似的事,結果損失了錢財,還耽誤了青春;或者是新聞中看到的故事,加工成身邊朋友的事,讓被解救者在無意中聽到。
支招二
做感興趣的事
剛從傳銷組織被解救回家,被解救者的思維還被傳銷組織者灌輸的理論填充著,家人可以尋找其他事物,來填充他的生活和思維,讓被解救者無意識中從傳銷的思維中剝離。比如,利用被解救者感興趣的游戲、書籍、運動,陪著他做喜歡做的工作。在切斷被解救者與傳銷組織的通訊聯系之后,被解救者還要在心理上切斷與傳銷相關的聯系,通過一定時間,可以將其帶回正常的生活軌跡。
支招三
用親情感化
在傳銷人員被解救回家的前三天,不要跟他提起“傳銷”之類的字眼,不要通過扣押手機、身份證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些行為在傳銷組織內部已經預演過,容易讓被解救者產生抵觸情緒。
傳銷人員往往以親情脅迫家人,家人可以反過來利用親情來勸解。讓他感受到家人真誠的、適可而止的關心。談的時候讓他感覺到尊重,感覺到家人對他所說的“項目”在認真了解,在此基礎上才提出了反對意見。遇到絕食、跳樓威脅,要冷靜處理,不能完全妥協,但也不能強硬拒絕,可以商量一些緩沖、折中的方案,在保障其安全的情況下,再利用親情勸解。
支招四
了解傳銷套路
家人要做功課,通過媒體報道、網絡上的傳銷揭秘,了解傳銷的運作方式,找到其中漏洞,然后通過合適的人,用合適的方式與被解救者交流,讓其明白傳銷那一套是行不通的。
支招五
讀法院判決書
有些人因為交了錢,不愿意承認從事的是傳銷,自我逃避,希望在里邊把損失賺回來再脫身。這其實是賭徒心理,實際上如果通過傳銷組織“賺”到數萬元錢,有可能就已經構成組織傳銷罪,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家屬可以帶著參與傳銷的人員到轄區公安部門、工商局、打傳辦等機構,通過真實的法律、政策和大量案例,通過實際工作經驗讓他信服。目前不少法院都判決過傳銷相關的案件,在判決書中詳細介紹了具體案件中的傳銷模式。這些判決書會讓參與傳銷的人員意識到從事傳銷活動并不像組織者所說的“關兩天就放出來”,能起到很好的威懾作用。
上一篇:陽春公安揭秘網絡傳銷團伙“羅擬錢”覆... 下一篇: 謹防落入數字貨幣傳銷陷阱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