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之韻胡均安:我為何說商業才是有效率的扶貧
發布: 2018-08-28 14:40:41 作者: 佚名 來源: 洞察網

8月27日上午,由《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2018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湖南知名企業綠之韻集團榮膺“年度扶貧典范獎”。有趣的是,該集團代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出“商業才是有效率的扶貧”的觀點,因引發眾多商業大佬的探討迅速成為本屆論壇極具亮點的話題。
扶貧不是給錢那么簡單
根據記者了解,本屆高峰論壇由找鋼網首席戰略官兼高級副總裁郎永淳擔任主持,《中國經營報》總編輯李佩鈺在論壇致辭,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鐘宏武也發表了主題演講。論壇頒發了可持續發展示范企業獎、扶貧典范獎等年度獎項。其中,綠之韻集團榮獲“年度扶貧典范獎”。
綠之韻集團常務副總經理胡均安在領獎后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出了“商業才是有效率的扶貧”的觀點。他告訴記者,長期以來很多人認為扶貧就是給錢,尤其在商業領域,很多優秀的企業家也認為應該左手商業,右手慈善,賺到錢后把錢捐出去然后不管不問。
但綠之韻集團在多年的扶貧工作中發現,扶貧真的不是給錢這么簡單,胡均安用世界銀行在非洲地區扶貧失敗的案例進行了佐證。在胡均安看來,世界銀行是專業給世界上貧窮的國家提供援助,幫助他們脫貧致富的扶貧機構,但這個機構取得成績其實不太好。在將近50年的時間里,世界各國通過世界銀行對非洲的援助達到2.3兆美元,但非洲地區一戶普通的家庭卻不能分到3美分去買蚊帳。這簡直難以置信,直到在世界銀行工作16年的紐約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伊斯特里將這組數據公布于眾,才引發全世界對歐洲扶貧的思考和反省。

綠之韻集團常務副總經理胡均安
真正有效的扶貧離不開商業
胡均安告訴記者,在他看來世界銀行扶貧效率不高,和沒有商業的介入有很大的關系。離開商業做扶貧,會出現很多問題,其中最顯著的問題就是無法得到“信息反饋”。簡單說,在商業的世界里,企業要生存要進步。產品生產出來后一旦投放市場就要不斷收集反饋,然后優化調整,綜合考慮產品、渠道、價格、推廣多方面的因素并找到最佳的平衡點。這樣產品才能精進,用戶體驗才能不斷提升,市場份額才會不斷擴大。但世界銀行的扶貧是將一大堆的錢砸下去,扶貧的對象滿不滿意,需不需要、扶貧方式有什么可以優化、改進或調整,世界銀行其實是兩眼一抹黑,這種沒有信息反饋的扶貧有效率才是怪事。
胡均安表示,作為湖南的知名企業,湖南又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思想的首倡之地。這些年來,綠之韻集團把“造血扶貧、產業脫貧”放到企業發展戰略高度,經過不斷摸索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綠之韻扶貧經驗和做法。如果說有一些成績,有一些經驗,那就是重視“商業”的力量。目前,綠之韻已經參與了100多項品牌公益慈善項目,項目涉及賑災濟困、興教助學、孤殘救助、醫療衛生、修路飲水、養老醫療等多個領域,累計捐款捐物已達6700多萬元。但非常重要的一條,綠之韻不是簡單將錢捐出去就完事,而是借助對商業的理解和認知,將商業和扶貧結合起來,重視扶貧對象的感受和剛需,從商業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扶貧,如何高效率地扶貧。
在結束采訪時,胡均安表示“我始終堅信,商業無時無刻不在改善民眾的生活,我們的衣食住行無一不是通過商業獲得。今天,我代表綠之韻集團捧回這項大獎,未來,綠之韻將繼續堅持通過商業的方式,讓盡可能多的人感受到慈善和公益的力量。”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