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專訪李道總裁:扎根中國成就創業夢想
發布: 2018-09-30 11:39:55 作者: 佚名 來源: 寶健


國慶前夕,人民日報專欄報道李道總裁“華商故事”,肯定寶健“中國心 寶健情”,20多年來持續助力“健康中國”,幫助千千萬萬國人實現夢想,堅持公益送希望!原文如下:
李道:扎根中國成就創業夢想
1984年,24歲的李道跟隨父親,第一次回到中國。這片令他魂牽夢縈的故土正處于改革開放的歷史大潮中,李道敏銳地嗅到了商機,產生了“回家創業”的強烈念頭。“我是炎黃子孫,要和中國一起成長”。從初出象牙塔的青年到如今事業有成的企業家,李道牢牢扎根北京,成就了最初的夢想。
回國:抓住發展機遇
“從記事起,我就記得父母要求我們兄弟幾個在家必須說中文,父親還親自教我書法。現在唯一遺憾的就是我對成語和古詩詞了解不多,畢竟在家主要以日常交流為主,缺乏對中文的系統學習。”
初見李道,這位祖籍福建,在海外生活、工作多年的美籍華商興致勃勃地談起自己與中文的“情緣”,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發音準確,字正腔圓。
求學于美國斯坦福大學,擁有名企顧問的光鮮身份,李道的前24年似乎是現實版的“美國夢”。然而,1984年的一次“中國之旅”讓李道產生了新的想法。“當年我跟著父親第一次踏上中國大地,直觀地感受到改革開放后中國充滿活力的社會氛圍。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是一個很大的機遇。我第一次萌生了回國的念頭。”
在這之后,李道多次回國進行市場調研,多方積累工作經驗和創業資金,并密切關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隨著對中國市場環境了解的不斷加深,李道回國創業的意愿越來越強烈。
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宣布中國將繼續深化改革開放。身處海外的李道看到了相關報道,異常欣喜。“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一個里程碑,也向市場釋放了更加積極明確的信號。這大大鼓舞了我回國發展事業的信心。”李道興奮地說,“今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現在看來,我20多年前的選擇是對的。”
“回國創業,既是我個人職業規劃的理性選擇,也符合家庭的期待。”李道感慨道,“從小,祖父和父親常常說,我們是華人,是炎黃子孫。我們的根在中國,應該和中國共同成長。”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從小在白人社會闖蕩的李道,在中國這片充滿機遇與希望的土地上,找到了久違的歸屬感。
1994年,李道回到中國,掀開了事業發展的新篇章。1995年,寶健國際集團聘任李道為寶健(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總裁,1996年,寶健(中國)投入運營。
創業:堅守初心未改
和大多數創業者一樣,李道的創業之路并不平坦。“公司剛成立的時候,需要從國外進口原料、設備等,但由于外語人才缺乏,對外交流很不暢通。”李道坦言,“員工的自主學習意識普遍較差,有比較嚴重的論資排輩心理。我的管理模式在公司推不動。”當時,健康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的朝陽產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給公司的經營和銷售也帶來不小的挑戰。
“我這個人比較執著,一旦確定了目標,絕對不會輕易放棄。”談起曾經遇到的重重挫折,李道笑著說,“正像我在員工培訓中經常說到的一句話,成功的人必須具備不斷解決問題的能力。”
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的李道,開始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他逐漸在公司內部建立起完善的競爭和淘汰機制,改變員工的落后觀念,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李道還較早地建立起員工休假制度,為員工提供“年假旅游補助”,并大力引進海外歸國人才。“鼓勵大家學好、玩好、工作好,寬嚴相濟,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活力。”李道說出了自己的管理“秘籍”。
回顧一步步走過的創業道路,李道深切地感受到中國經濟的巨大活力,“經商的環境越來越自由和寬松,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負面清單制度的建立助力我們不斷擴大業務范圍,提高競爭力”。
“專心、自主、良心是我一直堅持的三個原則。”李道這樣總結自己的經營理念。在他看來,扎根中國專心從事健康產業、自主掌握生產技術、遵守良心準則,使企業能夠避免急功近利和偏離軌道,能夠20年如一日地堅守初心、穩健成長。“希望未來的寶健能夠成為專業健康的第一品牌,為更多人提供優質的健康產品。”談起對公司未來發展的規劃,李道充滿自信,目光篤定。
公益:一路播撒夢想
2016年,寶健(中國)迎來了20歲的生日。公司捐贈的第100所希望小學授牌成立。“我們幫助了很多人。”這是李道最自豪的成就。
1996年底,李道第一次來到距離北京不遠的張家口農村地區。破爛不堪的校舍令他心痛不已,“不能讓孩子失去希望和夢想”。李道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盡自己所能幫助這些孩子。1997年,李道以公司的名義在河北張家口尚義縣大營盤鄉付家村捐建了第一所希望小學。在1998年的張北地震中,寶健希望小學的校舍完好無損。“當時公司初創,財務實際上處于虧損狀態。但我覺得只要公司沒有倒閉,我就有能力幫助他們。”李道堅定地表示。
李道的公益行為感染著公司的經銷商和員工們。大家自發組織捐款,又捐建了兩所希望小學。2004年,寶健自主基金會正式成立,并創新性地提出3個1%的公益理念,即企業、員工、代理商分別自愿捐出收入的1%投入公益事業。2016年,寶健公益基金會成立。時至今日,由寶健(中國)公司捐建的希望小學已達107所。
在從事教育公益事業的過程中,李道充分認識到師資培養的重要性。“一位老師的視野等于1000個孩子的視野。”2017年,公司捐資1億元,啟動教師幫扶公益項目“關愛園丁”,為偏遠地區學校的老師提供進修培訓、海外研習、健康保險等服務項目。2017年,寶健公益基金會捐資500萬啟動“清泉計劃”,向偏遠地區學校捐建太陽能浴室和環保廁所,改善校舍的基礎設施。李道還通過“一對一”幫扶的方式,幫助許多孩子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實現自立。
“每個人都實現自己的夢想,民族復興的夢想就一定能實現。”李道動情地說,“給孩子夢想,給老師希望,這正是我們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
祝福祖國69歲生日!
讓我們繼續戰在一起!
為自己的夢想、為家人的幸福、為祖國的繁榮而努力!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