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茉莉展開大規模重組 前三季營收247億元
發布: 2018-11-09 10:21:43 作者: 佚名 來源: 品觀網

愛茉莉太平洋業績逆轉的熱望隨天氣轉冷。
今日,愛茉莉太平洋發布第三季度業績報告,結果顯示,其赤字危機擴大。第三季度,愛茉莉太平洋銷售額同比增長3.1%至14626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9.33億元);營業利潤下滑36%,僅實現847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17億元)。
前三季度,愛茉莉太平洋累積銷售額跌幅收窄至0.1%,至4680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85.85億元);但營業利潤下滑嚴重,跌幅已至16.9%,僅實現533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2.56億元);營業利潤率同比下滑,從2017年同期的13.7%下降至如今的11.4%。

其中,美妝部分業務在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分別實現1524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3.11億元)和4872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7.58億元),同比增幅為3.7%和0.1%。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美妝業務表現優異,但受到公司內部往來業務的拖累,集團前三季度整體銷售額略低于美妝板塊銷售額。
整體來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第三季度銷售增長繼續由中高端品牌和海外市場拉動,但營業利潤卻遭遇不同程度的下滑。
品牌中,以雪花秀、蘭芝、赫妍為代表的中高端品牌銷售增長11.6%,護膚品和旅游渠道是這些品牌銷售增長的主因,其中中國旅游渠道貢獻顯著。同時,各品牌的代表性產品如雪花秀滋如珍人參凝時精華露、蘭芝睡眠面膜都為品牌銷售穩增長做出貢獻。
大眾品牌悅詩風吟第三季度銷售達1453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88億元),同比增長3%,主要得益于電商和旅游渠道的銷售推動。但因勞力支出費用的增長,其營業利潤下滑29%,僅實現146億韓元(約合人民幣0.89億元)。
伊蒂之屋業績持續惡化,主因是街邊單品牌店減產,第三季銷售已縮水至47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0億元),減產幅度達23%,營業利潤為負,虧損92億韓元(約合人民幣0.56億元)。
此外,彩妝品牌Espoir在第三季度銷售繼續微漲1%,達到103億韓元(約合人民幣0.63億元);藥妝品牌Aestura繼續錯失藥妝市場的紅利期,銷售額同比下跌15%,僅229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40億元);愛茉莉太平洋專業線品牌也陷入負增長泥潭,銷售同比下滑2%至2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22億元)。
集團海外市場整體銷售增長4.7%,領跑市場是美國,前三季度實現銷售186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14億元),同比增長35.9%,這與愛茉莉太平洋近一年全力投入開拓美國市場有關。不過其海外重倉仍是亞洲地區,前三季度實現銷售4223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5.8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9%;而歐洲市場銷售下滑11.8%至6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0.39億元)。
據此前報道,愛茉莉太平洋為推廣品牌,在東盟和北美市場的投資分別在增長了20%和30%,主要用于廣告支出。正因這一原因,其海外市場整體營業利潤大幅下滑42.2%。
為改善經營困局,愛茉莉太平洋計劃在海外市場加快拓展,一方面,蘭芝和伊蒂之屋將在年內進入印度市場,悅詩風吟將進入菲律賓;另一方面,在中國市場,悅詩風吟將向三四線城市拓展開設新店。
而在韓國國內,愛茉莉太平洋大刀闊斧地推行起人事組織重組。這一決議是在三季報發布前啟動的,本月22日,集團發布內部人事調動支援制度公告,據悉此次調整涉及數百人。
集團解釋稱,此次調整是推動韓國本土公司組織體系,從以銷售為導向轉向品牌制,即將品牌和營銷銷售業務分開。根據韓國金融監督院公布信息顯示,愛茉莉太平洋集團上半年擁有職員5837名,而此次將有多達10%的職員接受部門重組。
韓國業界分析認為,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所實施的大規模人事重組,是為了挽救因中國市場失利而低迷的業績,同時為其全球化戰略提供支撐,最終讓業績實現質的飛躍。
此次重組,愛茉莉太平洋表現出的數字化和全球化的意圖矚目。為此,集團將原本的“數字戰略信息中心”改組,新設了專門負責在線購物的部門,同時它還將肩負銷售集團新引進的品牌。而免稅店渠道成立全新統一管理部門,此前這一渠道分屬于各個品牌的全球業務,由海外法人負責,如今全部收回韓國本土負責。據悉,集團上半年海外業務銷售額為9776億韓元,相當于國內銷售額的一半。
重組計劃發布后,支持聲和反對聲均不斷。盡管愛茉莉太平洋表示具體方案仍未確定,不過許多內部員工都表達出對失業的擔憂。最終重組如何實現,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品觀APP將持續關注。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