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申牌“死傷”過半?
發布: 2018-12-07 12:29:13 作者: 佚名 來源: 同城信息服務

就龐大的中國市場而言,僅僅只有90多家企業獲得直銷經營許可證,確實太少了,雖然我國直銷比美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發達國家起步晚,但消費人口多、需求也更多,按全球直銷企業的覆蓋率來看,我國至少應有數千家直銷企業才對,但為什么獲得直銷牌照的企業會如此少呢?因為多半是在申牌過程中“默默退出”了,而大部分都是因為犯了這些錯!
一、申牌企業直銷信念不強
眾所周知,企業申請直銷牌照的過程比較復雜,審核時間也較長,不少企業雖具備了8000萬注冊資本、2000萬保證金以及5年內無重大違法記錄等條件,但企業自身尚未做好完全進軍直銷的準備。漫長的審核期,長期需要準備的資料以及直銷模式與傳統模式的兼容發展等,都會讓部分企業選擇中途退出,因為對于企業而言,創新發展也是一場不小的冒險。
二、申牌企業過于高調
很多人似乎對申牌企業有誤解,認為申牌企業就是準直銷企業,但事實上并無準直銷企業一說,只有拿了直銷牌照的才是合法直銷企業,因此正處于申牌階段的企業并不是合法意義上的直銷公司。而部分受理企業就是因為過于高調,尚未獲牌就開始大肆宣揚企業即將拿牌的信息,違規銷售“直銷產品”,發展“直銷團隊”,以直銷名義經營事業,甚至無視企業、經銷商、消費者的權益高調發展直銷模式,因此不少企業吃下了自己盲目發展的惡果,不得不從申牌企業中除名。
三、個別經銷商違規操作
前面說到的是申牌企業自身的經營問題,而經銷商違規操作則更多的是屬于個人行為,雖然企業不能操控每個經營者的經營想法及意愿,但申牌企業同樣擔負了監督管理的責任,如果縱容經銷商虛假宣傳、違規操作、違法銷售產品、組建團隊,申牌企業同樣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也會影響企業申牌的結果。
四、貪多求大、無專業管理人才
直銷企業在直銷牌照審核期間,同時也要籌建分支機構及服務網點,很多直銷企業獲牌都是從單個服務網點開始,雖然起步范圍較小,但后期都可以調整、擴增。而有的企業在申牌過程中就過于貪多求大,妄想像開分店一樣一口吃成胖子,尚未獲牌就想著擴張門店,因而讓企業申牌陷入窘境。同時,準備申牌或已經開始申牌程序的企業也必須成立專門的直銷申牌委員會,與相關部門做好銜接,同時配合申牌工作的進行,但部分企業就是缺乏專人管理,因此導致申牌工作雜亂無章,從而使得申牌進程緩慢。
企業申請直銷牌照是進入直銷行業的開始,如果連這一步都沒有做好,未來就算獲牌又怎能做到長遠發展呢?所以那些申牌之后長期未獲牌的企業或許該好好反省一下了,千萬別讓自己“死”在申牌路上。
上一篇:深度了解!當今的直銷經銷商都需要什么... 下一篇: 劃清消費與投資的界限 駁消費資本論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