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養老”旗號引誘老年人投資 防范非法集資網絡傳銷要注意這些
發布: 2019-05-14 10:52:11 作者: 宋向樂 來源: 大河網

5月13日,河南省公安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通報河南去年打擊經濟犯罪有關情況。哪些是我們生活中能遇到的經濟類犯罪?這些類型的犯罪有何特點?對普通群眾來說又該如何防范?大河網記者為您帶來相關信息。
◆河南經濟犯罪案每年6000起,89種犯罪均有發生
河南作為中部地區、農業大省,與經濟發達省市相比,還屬于欠發達地區。河南省的經濟犯罪案件總量還處于高發期,每年的發案數量在6000起左右,與經濟發達地區比,數量不算高,在全國處于中間。河南省的經濟犯罪案件種類較多,《刑法》規定的89種經濟犯罪罪名,在省內或多或少都有發生。如,信用卡、銀行卡詐騙,合同詐騙,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假幣,騙取銀行貸款等等犯罪。
◆非法集資和網絡傳銷成為主要案件
當前突出經濟犯罪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非法集資,包括傳統的非法集資和以P2P網貸平臺、虛擬貨幣等為代表的利用互聯網實施的非法集資。
第二類是網絡傳銷,主要包括以拉人頭式的傳統傳銷和以“消費返利”“資金互助”“虛擬貨幣”“投資理財”“網絡游戲”等為幌子的網絡傳銷,假借“慈善”“扶貧”“創新”“均富”“一帶一路”“軍民融合”等名義故意歪曲國家有關政策的網絡傳銷犯罪。
◆打著“養老”旗號引誘老年人投資等六種手法都屬于非法集資
互聯網平臺非法集資
利用P2P網絡借貸平臺、股權眾籌、金融互助計劃等新型互聯網金融形式實施非法集資和網絡傳銷復合犯罪;采取虛構借款人及投資項目、發布虛假招標信息、虛構股權上市增值前景發售原始股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
地方交易場所非法集資
有的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場所通過授權服務機構及網絡平臺,將某些業務包裝成理財產品向社會公眾出售,承諾較高的固定年化收益率,涉嫌非法集資。
房地產企業變相融資
將整幢商業、服務業建筑劃分為若干個小商鋪進行銷售,通過承諾售后包租、高額返還租金或到一定年限后回購,誘導公眾購買,或是在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前,以內部認購、發放VIP卡等形式,變相進行銷售融資。
虛擬理財非法集資
無實體項目支撐、無明確投資標的、無實體機構,以“互助”“慈善”“復利”為噱頭,以高收益、低門檻、快回報為誘餌,依托網絡進行宣傳推廣、資金運轉,靠不斷發展新的投資者實現虛高利潤,具有非法集資、傳銷相互交織的特征。
打著“養老”旗號引誘老年人投資
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為名,以高額回報、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群體“加盟投資”;或是以銷售保健、醫療產品名義,通過舉辦所謂的養生講座、免費體檢、免費旅游、發放小禮品、親情關愛等方式騙取信任,吸引投資。
以高價回購收藏品為名非法集資
以毫無價值或價格低廉的工藝品、字畫等所謂的收藏品為工具,聲稱有巨大升值空間,承諾在約定時間后高價回購,引誘群眾購買。
◆“三高”人群難抵網絡傳銷誘惑
傳銷組織往往打著電子商務、虛擬空間、網絡教育、慈善公益、消費返利等旗號,吸引社會公眾注冊賬號,加入組織。這些組織往往都披著高大上的外衣,登記為“科技公司”“網絡公司”以掩蓋傳銷本質,披著合法的主體資格等外衣搞傳銷。
同時,高收入、年輕化趨勢明顯。“千錘百煉”編造出來的謊言,使高學歷、高收入、高智商的“三高”人群,在反復的信息轟炸和狂熱的場面感染下也難以招架。同時,通過近期偵辦的網絡傳銷案件可以發現,參與傳銷的人員年齡多數在35周歲以下,參與人群年輕化趨勢明顯。
網絡傳銷的傳播速度更快,區域更廣。網絡傳銷中,借助各種社交平臺和互聯網門戶網站,傳播的速度被最大限度地擴大,而且往往超越地域限制,遍布全國。最近幾年查獲的網絡傳銷案件往往涉案范圍遍布全國而非僅僅局限于河南省。借助互聯網技術,網絡傳銷已經突破了國界限制,呈現出國際化的特點,社會危害更大,范圍更廣。網絡傳銷的危害是大范圍、跨地區、全國性的,傷及的是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損害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破壞了社會和諧穩定,“善心匯”就是典型一例。
◆只要同時具備這三點,就可認定涉嫌傳銷
在防范非法集資方面,警方認為要牢固樹立謹慎投資的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的防范意識。不要盲目相信投資理財項目,不要盲目聽從宣傳廣告,不要輕信他人誘導,更不要眼紅高額回報,投資理財活動要到正規金融機構、正規交易場所,這樣才能確保自己不落入非法集資、傳銷的陷阱圈套。其次,發現非法集資、傳銷等經濟犯罪的線索要及時舉報。這類犯罪發現得越早、處置得越快,效果越好。
不管傳銷組織如何變換手法偽裝自己,只要同時具備“入門費”“拉人頭”“層級計酬”這三點,就可認定為涉嫌傳銷。①入門費就是要求繳納一定資金或購買一定數量產品,獲得加入資格而成為會員。②拉人頭就是發展下線,通過虛假、騙人的宣傳把更多的人發展進來。③層級計酬就是通過發展下線,形成上下級關系,并以下線的銷售業績作為計酬依據。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傳銷行為輕則違規、重則違法。打個比方,與賭博類似,盈利是非法所得,虧空要自行承擔。借此機會,呼吁廣大群眾都能積極投身到打擊和防范傳銷犯罪中來,切實認清網絡傳銷的本質和危害,遠離傳銷,抵制傳銷。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