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哥相對論:走!到中國學醫去
發布: 2019-07-31 11:29:22 作者: 佚名 來源: 三生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大核心,提出將開展15個重大專項行動。其中“健康知識普及行動”要求:要推動中醫藥健康文化普及,傳播中醫養生保健知識。
上周,三生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2019中國健康產業媒企融合發展”論壇,來自大健康產業的100多家企業,包括行業專家在內的近300名行業人員參加了論壇,其中大家也聊到了關于中醫保健養生、治未病等話題。
關于中國的中醫文化,我想分享一點自己的看法。
很多年前有一部電影叫《刮痧》,講述了生活在美國圣路易斯的一家中國人,因為爺爺看不懂藥品上的說明書,用中國傳統中醫的辦法——刮痧,為5歲的小孫子治療鬧肚子發燒,而被美國鄰居指控為“虐待”兒童所引發的一系列故事,電影里的一家人因為中西方文化的沖突陷入了困境。
時過境遷,現在再來看中醫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和發展,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世界看中醫

在日本,中國中醫被叫作“漢方醫學”,中藥被稱為“漢方藥”,簡稱“漢方”。很早以前,日本人就把我們東漢時期《傷寒論》、《金匱要略》的一百多方制成藥劑且申請了專利,在日本隨處可見販賣中成藥和中藥保健品的漢方藥局。
在韓國,公元6世紀前就將自身的治療方法與傳入的中國醫學相結合,發展成為有獨立特色的韓國中醫學。韓國政府承認傳統醫藥的合法性,并將它納入了醫療保健體系,命名為“韓醫”,在國內已家喻戶曉。
在英國、加拿大,現在分別約有3000多家中醫和針灸診所,澳大利亞有4000多家。在歐洲,包括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和荷蘭,大約每15000人中就有1家中醫或針灸診所。
中醫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越來越大,外國人對中醫越來越認可和熱衷,“到中國學中醫去!”已然成為越來越多外國年輕人的共同選擇。
中醫無國界,但她的根在中國

反觀國內,盡管中醫是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結晶,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中醫在國內的發展,卻阻力重重。尤其是人們對傳統中醫“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得不夠,對“祖傳”、“秘方”、“偏方”的迷信,造成社會上對中醫認識的混亂,讓很多“赤腳大師”鉆了空。
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醫藥文化的傳承發展,明確提出“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并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對中醫藥發展進行全面謀劃和系統部署,明確了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為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
精益中藥養生,生命素養管理

三生在不斷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健康生活產品的同時,將傳統中醫理論與現代醫學科技結合,提出了以身心平衡為核心的差異化定位:精益中藥養生,生命素養管理。
近年來,三生將中藥養生作為未來產品發展的立足點之一,為了給健康產品的研發注入最前沿的科技力量,我們與包括浙江省中藥研究所、中國中醫科學院等在內的知名機構合作,嘗試將浙江地域特色藥材的優勢與三生精益中藥養生的產品定位兩相結合,最大限度地增加產品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借助省中藥所、中醫科學院強大的科研實力,不僅能研發出優質的產品奉獻給消費者,更有利于弘揚我國中醫事業的發展。
我希望有更多的企業,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為推進健康中國的建設盡一份力。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