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進有出!直企“清退潮”正面來襲
發布: 2019-08-07 12:48:21 作者: 佚名 來源: 第一直銷網

在所有“牌照”準入式的行業監管,“牌照”的退出和淘汰機制都極為重要。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發布《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據了解,我國市場主體的優勝劣汰機制依然不夠健全,加大處置力度和完善退出機制,讓市場真正清出、健康發展,是直銷改革繞不過的一個環節。而“清退”也是為了給不合規的企業留下最后一條安全過渡的“稻草”,給“正規軍”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只進不出”轉向“有進有出”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李曙光教授認為,該《方案》對于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提高市場清出效率,清掃市場信用垃圾,對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不言而喻的意義。
一直以來,“只進不出”似乎是直銷行業的鮮明特色。如今,直企的退出問題也成為了直銷市場機制上待解決的一環。
清退僵尸直企
該《方案》提到的“僵尸企業”一詞,深深地戳中了直銷行業的痛處。
直銷行業的僵尸企業指的是直銷業務形式還存在,但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名存實亡的企業,比如雅芳中國、哈藥、寶麗中國等,它們在中國幾乎沒有直銷業務。
僵尸企業占據著直銷的名頭,可總是在業績中拖行業的后腿,甚至有“壞家伙”利用牌照行不法之事,給整個行業抹黑。
李曙光認為,《方案》的印發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特殊的價值和意義。目前,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但還需要不斷深化和推動。
喪失造血功能的僵尸直企,如同經濟血脈中不斷滲透和迸裂的“出血點”,不僅降低資源配置效率,還極易引發金融風險,也影響著實現直銷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然而在直銷行業,除非是因為嚴重違規而被商務部吊銷直銷牌照,比如珍奧、蟻力神,其它的直銷企業,即便停止經營直銷業務,也沒有回收直銷牌照一說。
《直銷管理條例》中也并沒有說明不再開展直銷業務后,直銷牌照該如何處置,只在第三十三條規定:直銷企業不再從事直銷活動的,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和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出具的憑證,可以向銀行取回保證金。但據不完全了解,截止目前還沒有哪一家企業開過這個先例。
其實,對于那些冗員充斥、有名無實的僵尸直企而言,退出機制或許能將它們從“活不起”也“死不得”的困局中解救出來,便于它們的創新與轉型。
“正如人有生老病死一樣,企業的誕生、成長、運行和消亡也是其發展的必然過程。只有及時有效地將不合格的市場主體淘汰出局,才能確保對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李曙光如此講到。
清掃信用垃圾
除僵尸直企外,嚴重危害行業發展的“問題直企”更應該被“請”出直銷市場,比如權健與華林。
今年1月,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曾表示,“商務部將進一步完善直銷管理法規,強化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并建立直銷企業吊退出機制,改變直銷企業有生無死的現狀,加大違法成本。”他還透露,商務部將建立直銷企業和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對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和人員實施聯合懲戒。
而在商務部后續發布的《關于發布直銷備案產品、直銷培訓員和直銷員復核登記結果的公告》中,商務部也表示,之前備受輿論關注的權健、河北華林涉嫌傳銷犯罪且未按程序進行復核登記。這意味著,權健也好,華林也罷,已經被主管部門從直銷企業名單中剔除。
直銷企業的頭上,終于懸起了“退出”的利劍,有問題就退出,該撤銷就撤銷,“只減不增”就是對直銷企業的硬性約束。而且,在權健與華林的“帶頭”作用下,越來越多的直銷信用垃圾浮出水面。
其實早在權健危機爆發之前,就已有相關直銷行業退出機制的討論出現。2017年兩會期間,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蔣秋霞委員提出,應該建立直銷企業牌照退出機制,對于嚴重違法管理規定和長期閑置牌照的企業應當取消所發牌照,保障行業牌照資源的有效利用。
雖當時無果,但好在如今直銷退出機制已經引起了監管層的重點關注。只要堅持問題導向,就目前的直銷現狀,想必將會有不少信用垃圾被清掃出場,原本烏煙瘴氣的直銷行業也會變得更加清爽。
上一篇:三八婦樂人事巨變:袁曉峰失勢,韓美寧上位 下一篇: 人民政協報:誤解殃及了整個直銷行業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