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深陷傳銷質疑,拼多多能否圓跨境電商夢?
發布: 2019-08-21 09:16:16 作者: 佚名 來源: 華牛原創

跨境電商市場在國民消費升級與海淘用戶需求增強的情況下進入快速發展期,2019年有望增至10.8萬億元,踏入十萬億市場。
跨境電商行業現在瞬息萬變。而3月拼多多才遲遲推出“多多國際”的跨境項目,與之相比的是阿里、網易等平臺從跨境政策紅利時期就著手做,經歷了初創、融資等發展階段,現在已經占據了海淘市場的主動地位。
在跨境深耕幾年的前輩們看來,拼多多像是初出茅廬的學生,實際上,拼多多想要入局跨境電商的野心早已顯露。
早在2018年11月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拼多多副總裁李源就表示,拼多多的跨境電商項目“多多國際”正處于籌劃中,不久就會向消費者開放,目標3年招募50萬家海外中小商家入駐。
拼多多的跨境電商夢阿里狙擊其格局
從成立到現在三年多,拼多多和傳統的電商一直有著顯著差別。傳統電商有著一個特征,就是“人找貨”。目前從拼多多海淘分類看到,共有9個細分產品類目:進口美妝、進口食品、進口酒水、營養保健、進口家居、進口母嬰、進口個護、箱包配飾、服飾鞋靴。
除此之外,拼多多拓展跨境電商業務也早有端倪。有跨境服務商曾爆料稱,拼多多去年就已經對接了各試點城市跨境系統,打通了深圳、上海、鄭州、寧波、重慶、福建平潭、杭州等城市,今年還將打通直郵業務。
在此之外,阿里欲收購網易考拉,狙擊拼多多重塑跨境電商格局,由于存量用戶市場爭奪戰加劇,阿里收購網易考拉成功后,可以迅速獲得增量市場。同時,網易面臨業績增速下滑、庫存和假貨壓力,以及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強敵環伺的困境。未來,網易考拉若選擇與阿里合并,跨境電商或將出現一超多強格局。
多多國際運營理念不是像傳統電商碼貨上架,而是根據人群匹配需求,重點不在于SKU的多少,而是如何把貨最大限度的匹配更多的用戶,這是多多國際的側重點。
在原有社交分享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挖掘了人群需求。用大數據統計后,拼多多收集了很多用戶畫像,當單個SKU形成,而這剛好是特定用戶需要的,此時拼多多的優勢來了,借助微信海量的用戶池,拼多多能在任何場景下傳播,完成用戶裂變。
曾深陷傳銷質疑

判斷披著“互聯網+”外衣的“新模式”是否屬于傳銷,可看其是否具備以下主要特征:一是是否需要交納或變相交納入門費;二是否分層級,直接或間接發展下線;三是否根據下線獲利,上線直接或間接從發展的下線人員數量或銷售業績中計提報酬或“返傭”。
與抹黑拼多多“類似傳銷”同時發酵的還有一個更讓人目瞪口呆、啼笑皆非的 “案例”,原文是“2017年6月15日,揚州市民秦某某與親戚5人在‘拼好貨’平臺上拼團購買了一批海南青芒,收到芒果后發現大部分芒果都已經腐爛變質無法食用”。
2016年9月拼好貨就已經下架,并入拼多多。竟然過了將近一年還能有所謂“揚州市民”在根本不存在的拼好貨上購物并投訴。
據公開報道,拼多多成立兩年來,已經有了2億的付費用戶,且一直低調發展,專注于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和權益保障。其創新的拼團模式,合法合理,也合乎用戶需求。
總結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4.5萬億元,預計全年交易額達到8.8萬億元,至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將達到12萬億規模,跨境電商一片利好。
跨境電商能否發展的好,決定于消費者,因為消費者決定了產品和平臺的發展,只有持續為消費者創造價值,才能實現平臺穩定增長。無論曾經深陷傳銷質疑,未來只有將服務、產品質量、企業之間融合發展,優勢互補,形成一個新的合作生態,才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務,才能取得成功。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