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結≠傳銷,強化監管才能去偽存真
發布: 2019-10-12 08:52:27 作者: 楊世界 來源: Techsir

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以政府立法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制度保障。除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群眾生命健康等特殊行業、重點領域外,都要實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行“互聯網+監管”。對新興產業實行包容審慎監管。

10月10日,北京青年報也發布了一篇題為《鼓勵社交電商應成“包容審慎監管”新樣本》的評論,文章里把未來集市的故鄉計劃作為優秀案例進行了分享。該篇文章發布后紛紛被人民網、北青網、光明網、搜狐新聞、今日頭條、鳳凰網、新華財經、新浪財經等各大主流媒體轉載。
社交電商的本質:智能+人工
日前,湖南當地相關政府凍結了社交電商平臺未來集市部分賬戶的資金,政府方面凍結賬戶進行調查取證。對此,未來集市做出回應:公司目前一切運轉良好,并主動配合政府監管,并已整改早期不當宣傳。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未來集市創始人說:“我們肯定是賣真實產品的。就像我們需要交的399元的會員費,背后的產品價值其實達到六七百元”。這其中形成的巨額差價,一部分源于向供應鏈端的壓價,另一部分則由公司來貼補。“我們到目前為止已經貼了兩三個億,哪個傳銷會虧本做買賣”?
近年來,不少社交電商如云集微店、貝店、環球捕手,紛紛推出“會員模式”。什么是“會員模式”?“會員模式”與傳銷有著本質的不同,傳銷指組織者發展人員,通過發展人員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獲得財富的違法行為,并不創造社會價值。
認定某種商業模式不合法,不能采取機械的形式化的標準,而應該具體論證和分析。“傳銷的本質是‘龐氏騙局’,即以后來者的錢發前面人的收益。社交電商的會員模式與其明顯不符。”社交電商前期發展通常以自身的虧損,補貼各級分銷商,從而發展新的付費會員以及售賣商品。
而從社交電商平臺實際產生的電子商務零售額、物流發貨件數、商品客單價、平臺的稅收貢獻來看,這切實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在品牌商、店主、消費者和平臺之間取得共贏,以銷售商品為目的,創造了一定的社會價值。
回到原點,社交電商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商品流通分幾個時代,第一個是商品匱乏時代,分銷渠道很重要。后來商品供給跟上了,為了讓用戶選擇你,企業就開始打品牌,做電視廣告等。到今天,消費者有更多的渠道獲取信息,這個時候就真正回到消費的本質。對于企業來說,你是不是真正站在消費者角度考慮問題,且要回答消費者需要什么。
所以,社交電商客觀上來說,是智能+人工。
其中,人工智能是一個輔助的工具。比如說,我通過人工智能,分析他以前都買兩百塊錢的鞋,那可以給他做智能推薦。但他最近找了一個女朋友,想買三百塊錢的鞋,人工智能是沒法判斷出來的,未來集市的店主則可以判斷。所在在這里,光智能或者光人工都是沒有效率的,社交電商很好的把智能和人工結合在一起。
現在京東、淘寶也在做社交化,他們積累了很多電商運營的經驗和技術,是不是意味著會給現有的社交電商造成很大的威脅?這其實是一個經營觀念的問題,愿望都是好的,微信當年還想再干出類似淘寶的平臺來,但干得了嗎?
以美國的沃爾瑪和Costco為例,沃爾瑪其實也有會員,從形式上來說,兩者的會員制沒有什么區別。核心在于,從經營理念上來說,Costco是真正站在用戶的角度去幫你選品,它提出毛利不超過14%,是因為它認為,超過14%就對用戶不好。
但沃爾瑪不這樣想,沃爾瑪可能最終的毛利也是14%,但沃爾瑪是從自己出發,我怎么獲得利潤,這是不同理念的問題。
未來是一個用戶運營的時代,未來好的東西,可能不需要太多新的客戶進來,而是圍繞著客戶不斷地經營,不斷讓他買我的東西,我就增長了。
未來集市圈層電商。相比傳統電商,未來集市通過激活每位用戶的社交圈,帶來“爆炸式”流量增長,突破了傳統電商流量貴的難題。社交電商擁有體驗式購買、用戶主動分享、銷售場景豐富等獨特優勢,用戶既是購買者,也是推薦者,深受年輕人喜愛。社交電商的發展降低企業營銷成本,也使消費者得到更多實惠。
據《2019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社交電商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市場規模達20605.8億元,同比增長高達63.2%,遠高于電商平均增速。
賦能創業人群,助農脫貧一舉多得
早期社交平臺大多數按照補貼市場的互聯網創業模式運作,并沒有在過去的經營活動中牟利,而是賦能小微創業者,對社會公益發展做出貢獻。
未來集市于今年6月16日開始內測,并于7月1日正式上線,會員用戶“自購省錢,分享賺錢”。“會員模式”的背后是中國社交電商普遍的運營模式。以社交電商平臺云集為例,其在成立采用S2B2C模式為店主提供貨源。
社交電商通過人的影響力,互相傳播,推薦商品。至于你是讓一群職業的人來影響別人,還是像未來集市一樣讓你可以選擇,還是像拼多多一樣,干脆跟你職業沒關系,互相之間娛樂化的推薦,這些形式都是合理的。
你現在去工廠看的話,會發現員工流失率非常高,20幾歲的年輕人,一不高興跟上司吵架,就辭職回家了。他們是非常追求自由的,而這個社會也給他們一些自由職業的可能性,比如做未來集市,也能夠讓他生活下去。
背后的趨勢則是,將小B作為職業的這群人會越來越多,他們也不一定強求說往哪個方向發展,每個人的特質都不一樣,她可能喜歡上直播平臺,或者就喜歡賣貨、寫文章。原來為什么自由職業做不了呢?因為自己既要批發,又要去收款,做小生意門檻很高。今天這些生意的基礎設施平臺化以后,你很容易就可以進入,門檻非常低。
平臺經濟,也是未來集市一直努力的方向。未來集市的底層邏輯是將碎片的生產力釋放出來和對現有生產關系的再塑造,通過S2B2C的商業模式,將商家、掌柜和消費者都聚集到這個平臺上,去掉一切不必要的損耗,使各方利益實現最大化,從而完成新業態的構建。
目前我國農村常住人口超過5.6億,若以當下熱門概念“下沉市場”所對應的三線以下城市及農村地區而論,人口基數則更龐大。未來集市這個平臺所匯集的小微創業者們散落全國各地,正如平臺使命那樣“讓人人都能創造價值”。

10月10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主辦的《國際商報》發表了一篇關于未來集市創始人兼董事長吳召國的專訪。在這篇題為《為社交電商健康前行貢獻力量》的專訪里,有寫道:未來集市自醞釀成立初期就不斷夯實合規思維,在設計商業模式時更是始終把合法性放在第一位。
未來集市在經營過程中不斷根據相關法規要求調整策略,并主動支持行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參與了第一部社交電商行業規范 — —《社交電商經營規范》的起草工作,目前該《規范》已完成公開征求意見程序,正在報送商務部審批階段。
據了解,今年未來集市推出的“故鄉計劃”,這是未來集市積極響應國家電商扶貧號召的公益扶貧助農項目,也是推動互聯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舉措。預計未來集市將投入數億元營銷資源,走進全國20個省100個鄉鎮,助力鄉村優質農產品商品化、品牌化、產業化,實行精準扶貧,幫助更多的“故鄉”打造出自己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實現助農增收。
9月,人民政協在報刊中對“故鄉計劃”“點贊”,并稱:未來集市對國家的電商扶貧政策執行得非常積極并且到位,切實做到了講好故鄉故事的公益承諾,并大力促進了農村電商水平的發展。
目前,“故鄉計劃”參與“武陵山區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走進安徽懷遠縣,以火紅石榴產業富民生,發起以“電商精準扶貧助力甘泉蜜橘”為主題的電商助農甘泉蜜橘網銷活動,湖南湘西的綠心獼猴桃在未來集市平臺上架25分鐘,就賣出600萬個……實實在在的成果正促使農產品市場生命力逐漸增強。
相關政策落實,助力行業健康發展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通過“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經濟發展新動能”“數字經濟新范式”對平臺經濟作出頂層設計,并鼓勵發展平臺經濟新業態,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
與此同時,社交電商通過社交媒體渠道下沉,開發了三、四線城市以下的用戶資源,消化了大量滯銷農產品,為農村地區電商體系帶來了更多發展機會。
未來集市走向會員,在于這150萬人,有一部分人賣貨,有一部分人是自己買貨,自己買貨的那邊就逐步變成會員,這是必然演進的過程,不是你做什么的結果,而是消費者需要什么。
當然,現在也有一些直接做會員制的消費企業,他們是整合外部的資源,做會員運營,但是它不控貨,這給消費者創造的價值不夠厚。
未來集市在實行會員制后,你會看到在它的平臺上,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服務,商品品類也會越來越豐富。但它本質上要提供的還是極致單品,和美團等大而全的邏輯不一樣。所以你會看到,未來集市首頁會有主打的爆款秒殺活動。
就像賣水果,百果園解決的是水果的基本需求,未來集市解決的是補充需求。其實就是說,一些平臺綁定的是消費者一部分需求,你不是還有別的需求和不做的板塊嗎?那我以別的為主,也有好的東西給你。
社交電商與用戶的這種關系,也意味著,今天社交電商有更多機會,讓工廠的好貨直接到達消費者手里。消費者的需求建議也更容易傳達到工廠,去做反向定制。
其實,早前京東淘寶都在做類似的事情,不過是以一種用戶調查與研究的形式。這很難走通,因為一些事情需要深度溝通,不是比誰力量強,而是一個信任度的問題。
無論是傳統電商還是社交電商,產品品質和消費體驗永遠都是留存轉化最關鍵的一環,未來誰能在倉儲、物流、品控、消費者增值服務上做得更多,誰將有機會勝出。因此,希望社會和消費者對社交電商審慎包容,監督引導。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