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迎最強整頓風暴:北上深全面摸排
發布: 2019-11-27 13:18:25 作者: 佚名 來源: 時代周報

在幣圈,一場全國性的清理整頓拉開大幕。
11月21 22日,兩天內,北京、深圳、上海等地接連發布公告稱,將對轄內虛擬貨幣交易場所等組織全面摸排,一經發現,嚴肅處置。警方介入相關案件。公開信息顯示,近日北京警方一舉破獲非法數字貨幣交易所BISS的詐騙案,抓捕犯罪嫌疑人數十人。
另據接近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互金整治辦”)人士透露,相關監管部門已經下發通知,要求全面排查和處置借助區塊鏈概念開展虛擬貨幣炒作的非法活動,并要求支付機構等從支付結算環節加強排查清理,如有問題,及時“打早打小”。
“一直以來,監管部門對虛擬貨幣都持不支持態度。”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本次展開全面的嚴打,是因為近期虛擬貨幣交易有所抬頭,尤其是借用區塊鏈名義從事虛擬貨幣交易的情況越來越多。
近幾年,瘋狂的ICO、炒幣潮,讓虛擬貨幣從備受推崇的黑科技,逐漸演變成傳銷、詐騙、非法集資的代名詞。“一些搞傳銷、詐騙圈的人進來后,賺得盆滿缽滿,把我們這個行業的名聲都敗壞了。”幣圈資深玩家劉輝對時代周報記者感嘆道。
“打早打小”
此次清理整頓開啟前,幣圈從業人員王佳就有強烈的預感,新一輪的打擊風暴正在形成。
11月20日,多個區塊鏈微信大號被封,包括“深鏈Deepchain”“幣圈邦德”“壹塊硬幣”“炒幣學堂”等。部分公眾號微信頁面顯示,“由用戶投訴并經平臺審核,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賬號已被屏蔽,內容無法查看”。
11月18日,設立在中國銀保監會的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向各省市處非辦發函,提示防范假借“區塊鏈”名義的非法集資風險。11月14日,上海市金融穩定聯席辦和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互金整治辦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在11月22日前完成轄區內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摸排整治工作,督查企業立即整改退出,打早打小。
更早些,11月8日,東莞市金融工作局發布的《關于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等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指出,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吸收公眾資金。
一直以來,相關監管部門對非法虛擬貨幣交易保持高壓打擊態勢。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將ICO(首次代幣發行)定義為非法集資,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這被業內簡稱為“94禁令”。
權威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互金整治辦先后關閉境內新發現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7家,分七批向有關部門移送并技術處置服務器在境外、實質面向境內經營的平臺200余家,關閉相關支付賬戶近1萬個,關閉微信營銷宣傳小程序及公眾號近300個。
“這一次打擊,說白了就是清理市場。”王佳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幣圈盛傳的一句話是:推崇虛擬貨幣的技術,抑制虛擬貨幣交易和投機,打擊詐騙、傳銷行為。
劉輝表示,虛擬貨幣本來是個高風險領域:24小時不間斷交易,沒有漲停板機制,也沒有政策管理,但不少投資者都錯誤地以為這是一個高收益、低風險的行業:“我認為這次打擊是為了震懾惡人,保護投資者。如果不打擊,惡人可能會更加有恃無恐。”
何南野表示,當前階段的虛擬貨幣無法為實體經濟提供真實價值。同時,虛擬貨幣為洗錢等非法交易提供了溫床和土壤,通過虛擬貨幣從事金融傳銷的非法情況很多,這些都對實體經濟發展不利。
與2017年發布的“94禁令”不同,劉輝注意到,這一輪打擊強調堅持“打早打小”或“露頭就打”原則,“這句話值得玩味,或許意味著此次打擊的是新項目,而不像2017年那樣‘一刀切’。”
劉輝可能過于樂觀了。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接近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小組辦公室的人士11月22日表示:“關于‘94禁令’的總體政策未變,且會加大力度,發現一起處置一起。”
炒幣再冒頭
2017年9月政府整頓虛擬貨幣后,不少交易所選擇出海,將服務器、團隊建在國外,繼續面向國內市場開展業務。
此次各地摸排整治的范圍不僅包括在境內組織虛擬貨幣交易、以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等為由,發行“XX幣”“XX鏈”等形式的虛擬貨幣、募集資金或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還包括為注冊在境外的ICO項目、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等提供宣傳、引流、代理買賣等服務。
“近期借區塊鏈技術的推廣宣傳,虛擬貨幣炒作有所抬頭,部分非法活動有死灰復燃跡象。”11月21日,深圳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風險提示。
央行近期連續三次針對法定數字貨幣問題進行辟謠。最近一次是11月13日,央行官網發布公告澄清,目前網傳所謂法定數字貨幣發行,以及個別機構冒用人民銀行名義推出“DC/EP”或“DCEP”在資產交易平臺上進行交易的行為,“可能涉及詐騙和傳銷”。
據coinmarketcap統計,截至2019年11月25日,該網站所統計的2007種數字貨幣,總幣值超過1867萬億美元,其中虛擬貨幣價格波動劇烈。以比特幣為例,2017年12月18日,每枚比特幣價格最高漲到近2萬美元,2018年12月16日跌回3236美元。今年6月27日,比特幣漲至13016美元,達年內高點。11月25日,又回落到7047美元。
據劉輝分析,幣圈早期的紅利,的確讓一些人快速致富,但這幾年技術創新遇到瓶頸,加上“同一個游戲不能玩三四回”,造富案例越來越少:“但是人性的貪婪并沒有停下來。一些傳銷模式利潤率很高,一般老百姓沒有識別能力,賣得特別火。一些認真做事情的項目,反而不賺錢。”
為何賭博、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為在幣圈內橫行,且屢禁不止?何南野分析,一是因為這些行為交易方式隱蔽,游離在正規金融體系之外,難以被有效監管;二是從事這些行為有利可圖:通過利用虛擬貨幣、區塊鏈等名義從事傳銷或者非法集資,可以獲得非常可觀的收益。“只要有巨額收益可掙,就一定會有很多人鋌而走險,從事這些非法交易。”
利好區塊鏈
盡管對新一輪的打擊早有預期,但王佳還是沒想到自己所在的公司也會受到影響。“現在大家都很低調,特別小心謹慎。”王佳告訴時代周報記者,11月23日,她剛剛找了自己的律師同學,希望他能夠提供一些合規服務,“我們之前并不知道邊界在哪里”。
此外,一些數字貨幣交易所開始下架一批不符合標準的幣種。11月18日,數字貨幣交易所Biki在其官網發布公開信稱,之前確有個別項目審核不嚴造成不良影響,已全面加強了項目判斷和審核流程,成立了BiKi研究院和上幣監督委員會,下架了一些不符合標準的幣種。
不過,時代周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業內人士依舊看好虛擬貨幣的發展前景。“有很多外行的朋友跟我交流,有的要進來,有的想參與交易。現在的打擊只是把原來一些做詐騙的企業清理出去,未來整個行業肯定還是會火的。”王佳充滿信心。
在王佳看來,此番監管部門重拳出擊后,市場秩序會被重建,而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都在,一些企業被清理后,需要有一批新的市場主體提供服務,“所以并不會出現大家紛紛轉行的現象”。
何南野表示,虛擬貨幣和區塊鏈是不同層面的事物,虛擬貨幣尤其是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最成功應用,而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和基礎架構,因此應用范圍更廣。
“本次對虛擬貨幣交易的打擊,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是利好的。”何南野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道,“一是對行業亂象有所遏制,使行業發展更加規范化、合規化、透明化;二是能夠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凸顯國家對從事正規區塊鏈應用企業的支持。這同時要求所有區塊鏈企業能夠去偽存真,踏實地進行底層應用的研究,盡早實現區塊鏈與實體場景的結合,發揮出真實的價值。”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