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享拼羅永亮:轉型社交電商需跨過技術門檻
發布: 2020-01-21 11:59:37 作者: 佚名 來源: 《知識經濟》


▲ 主講人:中君國際控股集團董事長、豪享拼創始人羅永亮
關于行業發展和企業發展,我想說三點。第一是不要盲目否定“過去”,無論是那些在曾經的實踐中被驗證是有問題的模式,還是那些已然取得一些成績但是并不為所有人接受的模式,我們都應該去探索其中的可取之處,哪怕是失敗的經驗,而非一口否定;第二是不盲目否定“他人”,對于我們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模式,無論我們的接受程度有多少,都不能從一開始就抱著“抗拒”和“批判”的心態去看待;第三是不盲目跟風,在不盲目否定他人的前提下,我們也不應該看到什么賺錢就去模仿、看到誰成功就去復制,還是要結合自身企業和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酌情創新。
無論是做何種模式,我們都要“與時俱進”。
大膽嘗試先進的工具,比如現在非常火的直播、短視頻等互聯網工具。這次“雙十二”我們嘗試了直播首秀,做之前定下的目標是要達到10萬人在線觀看,實際上在線人數超過16萬,效果不錯。
其次,一定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模式。比如我認為有一些企業適合以直銷模式發展,而有一些企業可以在直銷的基礎上引入社交電商屬性,還有一些企業適合徹底放棄直銷走社交電商模式。無論什么模式,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社交電商”這個詞來到我們國家還不到三年的時間,即便是如此短的時間內,該模式也衍生出了很多種形態。
一種是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拼團模式,第二種是以云集為代表的店長模式,第三種是以未來集市為代表的多級分享模式,第四種是以社群團購、直播短視頻等為主的模式。隨著5G的發展與應用,未來,社交電商還會衍生出其他新型模式,而企業也能根據自身特點采取不同的發展模式。
到2019年6月為止,以拼購業務為主業務注冊的公司超過16000家,資本市場投入拼購模式的企業,有風投、天使投等超過120億元。拼購模式的興起,實際上跟人們的消費心理有關。通過我發起的拼購,朋友可以以更加低廉的價格購物,這個分享與消費的過程具備社交屬性。
社交電商有兩大重要構成元素——產品和推動力。
無論模式如何,銷售的核心都是產品。論產品的實用性與性價比,直銷公司的產品都是首屈一指的,現在很多微商和電商企業銷量很好的產品都來自直銷公司。
推動力是指“省錢、掙錢”的模式,我們分別來拆解四種社交電商模式。
第一種拼團模式,類似于拼多多的“升級版”,采取三人或者多人拼團,根據產品類別不同確定拼團人數的多少。我們和拼多多的做法有一定差別:拼多多是用戶先選定產品,再發起拼團完成低價購物;我們反其道而行之,先發起拼團完成消費,拼多多是我看中了一款產品,我共同去發起拼團,完成拼團共同享起這個低價,我們反過來做,先完成購買,再以拼團形式省錢。
第二種是社區團購。社區團購這兩年發展得非常迅速,以長沙的一家公司為例,現在這家公司注冊資金50億元,但是在起步階段,創業基金幾個人總共出了十幾萬創立這個平臺。據了解現在這個平臺每月銷售額已經突破200億元,從過去員工去市場提菜籃子買菜發貨,到現在一車一車的拉貨,社區拼團解決了互聯網生鮮的弊端。生鮮做成互聯網產業面臨兩個問題,第一物流成本很高,第二是生鮮產品保質期太短。因此生鮮的社區拼團以預售為主,比如說拼夠了100斤豬肉,物流統一發到“團長”手中,那么物流費用與保質期短的問題都能解決。同時,因為預售與團購的模式,“團長”的創業成本大大降低了,所以社區拼團是一種多贏的模式。
第三種模式是利用社群裂變的銷售模式。發起一個300~500人的聊天群,通過這個群把產品銷售出去,過去零星的獎勵傭金,如今全都集中到群主一個人身上,這樣群主能夠獲得足夠的收益。
除此之外,還有通過直播和短視頻等形式的“秒殺”活動。通過直播和短視頻的方式,把公共流量導到線下變成私域流量,最終這些流量都能為“群主”和“團長”服務。這也是目前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最后,談一點心得。
第一個心得,不管是做什么模式,想“今天投資、明天就掙錢”的模式已經沒有了,做任何模式都要準備好一定的資本投入和足夠的時間培育。
第二個心得,要有資源配置,主要是人力資源。我們轉型社交電商,目前最大的瓶頸是缺少專業運營社群的、做短視頻的、做直播的相關領域人才,以及專業的系統技術人才。有人問我,做社交電商最重要的門檻是什么?我說是技術門檻,沒有自己成熟的技術團隊,不要輕易嘗試社交電商。
上一篇:姜英強:堅守陣地、創新當下、迎接春天 下一篇: 胡遠江:從安利看中國直銷企業的破局之路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