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寒露養生:滋陰潤肺注意保暖 合理安排衣食住行
發布: 2021-10-08 13:26:08 作者: 佚名 來源: 和治友德



今日寒露,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七個節氣,秋季的第五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節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征,標志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露珠寒光四射。
正如俗語所云,“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在寒意漸濃、秋冬交替的時節,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盡量與氣候變化相適應,對于身體健康十分重要。
一、飲食養生
在飲食上應遵守“滋陰潤肺,少辛增酸”的原則,以適應寒露的氣候特征。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引起肺燥,而秋季正是肺部比較敏感脆弱的時候,所以秋天是不適合吃辣的時節。飲食養生,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進行必要的調整,有幾點要特別注意:
多吃甘淡滋潤的食品:
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預防緩解咽干口燥的情況。梨、柿子、香蕉等水果,胡蘿卜、冬瓜、藕、銀耳等蔬菜,以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都適宜此時食用。
早餐應吃溫食:
最好喝熱粥,而粳米、糯米均有非常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二、行為養生
防寒保暖:
天氣寒涼,日夜溫差大,做好保暖工作是第一步。“寒露不露腳”,防寒要從足部開始,兩腳距離心臟是最遠的,所以血液供應很少,且腳部脂肪層很薄,容易受刺激。腳部冰冷是很容易出現的現象,有些女性和老年人經常手腳冰冷,腳部受涼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和毛細血管收縮,而呼吸道對冷空氣刺激極為敏感,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會乘虛而入。輕則引起外感咳嗽,重則可以使得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發作。

早睡早起,保證睡眠: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注意勞逸結合,這樣不僅能夠讓身體狀態好轉,精神狀態也會變好。深秋寒氣襲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室內保濕:
寒露過后,秋季干燥的現象愈發明顯了,這時室內保濕工作要開始了。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居室及其周圍可種植一些綠葉花卉,即可讓環境充滿生機,又可凈化空氣促進身體健康,適合秋季擺放在室內的綠植有:綠蘿、富貴竹、風信子、花葉萬年青等。

適宜運用健走慢跑:
寒露前后溫度變化很大,由開始的涼爽變成了寒冷,很多人都不能做到及時的適應,這段時間不適合做太劇烈的運動,健走和慢跑這種緩和的運動能活動全身的肌肉,也能適當增加身體陽氣。
室內運動,瑜伽建身:
寒露時節環境溫度偏低,不適合過多的室外運動,室內運動是很好選擇,其中瑜伽更是不錯的選擇。瑜伽也是全身性的運動,對晚秋這種運動較少的時節,有活動筋骨、疏通血脈的效果。此外在瑜伽前后還能進行靜坐冥想,調節人的精神。

三、心理養生
寒露時節心理精神上的調養也非常重要,此時氣候漸冷,且越來越干燥,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易在人心中引起凄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定、易于傷感憂郁的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也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調節情緒:
中醫認為悲傷是傷害身體的一種情緒,同時過度興奮激動,使得陽氣浮動,很容易引發疾病。因此應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態,將不良的情緒及時地宣泄出來,讓心情平靜安詳,樂觀豁達。平時多參加自己喜歡的事情,多去做做運動,陶冶情操,穩定情緒。
掃除抑郁:
秋季臨床上抑郁狀態的患者明顯增多,在深秋時節,人們需保持良好的心態,宣泄積郁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平時可多做運動以此來達到宣泄情緒的目的。在陽光明媚的天氣里,外出觀賞風景,喜悅溢于言表,可使憂郁愁煩頓消,令人心曠神怡,給生活增添無限樂趣。這是秋季養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點。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是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人生一切成就的財富根源,更是關系國家強盛、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大命題。
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于智敏教授和天津和治友德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韓金明先生聯袂主編的當代養生理論奠基之作——《養生理論應用樞要》,是一份來自健康的邀請,希望您則其善者而篤行之,踏上健康幸福之路。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