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利及人助學圓夢:當年輕人放下焦慮去追夢
發布: 2023-11-16 11:51:38 作者: 徐輝 來源: 公益時報

年輕人的夢想赤誠而寶貴。在不確定的時代,每個追夢的年輕人都被焦慮裹挾其中。如何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來自陌生的善意又有幾分可信?如何才能守住自己的初心,穿過焦慮的迷霧,到達夢想的彼岸?
這里有幾個關于他們的小故事,想講給你聽。

藏在書信里的夢想
離開故鄉,是為了回到故鄉
忙碌又充實的一天結束后,今年27歲、在蘭州工作的任勝軍,最喜歡的時光是夜晚。隨著“啪嗒”聲響起,房間的燈全都熄滅,他靜靜地躺在黑夜里,運氣好時,還能透過窗簾看到夜空中的幾顆星星。
這讓他想起高考結束那年,跑到蘭州黃河的一艘船上當夜班保安。從晚上11點工作到第二天12點。晚上所有人走后,他負責關掉每一盞燈,然后一個人坐在船舷上,聽著水浪舒緩地拍打船體的聲音,看著岸邊幽幽暗暗住戶人家的燈火,還有遠處幾顆跳動的星星。他記得,那樣的時刻心會瞬間變得安靜:天高水闊,自己雖渺小,但至少這一刻的生活他是可以掌握的。三個月后,他拿到了人生第一筆工資:9000元。大學第一學期的生活費有著落了。

黑夜的燈火代替了星星陪伴著任勝軍
灰蒙蒙——這是2016年之前,任勝軍生活中的主要色彩。生于甘肅隴南市宕昌縣哈達鋪鎮一個村莊,灰,是任勝軍對于那時生活最大的感受,灰黑色的墻壁,灰黑色的土地,灰黑色的天空。
14歲那年,他和哥哥跑到父母打工地,想幫助減輕家里的負擔,好在親戚們及時勸阻。后來,任勝軍轉回老家的高中準備高考。他記憶里有一幕特別深的畫面:那年家里正巧一個人都沒有,爸媽在外地打工,哥哥嫂子也都去了外地,屋子空蕩蕩的只剩他一個。高三模擬考試后,任勝軍選擇了單獨招生考試的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刻,快樂只延續了幾秒,但隨即被現實敲醒,他就踏上了勤工儉學之路。
幸運在下一刻降臨。軍訓時任勝軍聽到老師在主席臺上喊名字,他和另外幾十名同學被班主任叫到跟前,開了“思利及人助學圓夢”第一次班會,才知道“思利及人助學圓夢”項目一共為這一屆40名新生減免未來三年的學費,壓在他身上像大山一樣的經濟壓力一下子輕松了,整個人都松了口氣。
通過“思利及人助學圓夢班”的學習,任勝軍接觸到了一個新詞—— “思利及人”,意思是做任何事先思考如何有利于我們大家。為了鍛煉同學們的自立自強,從受助者轉變為施助者,作為班長的任勝軍和幾名班委策劃了一個公益項目——全班同學在甘肅岷縣資助了幾位貧困留守兒童,持續8年直到他們高中畢業。
被資助的學生是任勝軍和另一位班干部親自選出來的,他對每個人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都知根知底,感覺他們比自己更需要愛,更需要關懷。在自己困難的時候,曾經得到社會的幫助,只要有一點點能力,都會回饋社會。這是任勝軍給自己定下的要求。

岷縣的孩子經常給“大哥哥”任勝軍寫信
大學二年級,任勝軍選擇從軍,成為了一名軍人,在經過部隊生活的兩年磨練,并去過寧波的500強的公司實習后,他最終還是回到了蘭州工作。“當時有一個強烈的想法,要選擇一個對自己有恩、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地方。”任勝軍選擇的企業,正是當年給他提供“思利及人助學圓夢”資助的公司。
現在的任勝軍想起當年打工的經歷,不覺得辛苦,反而認為珍貴。如今,他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為了學費和生活費發愁,四處勤工儉學的毛頭小伙。在經過生活的歷練后,現在的他是一位成熟穩重的職場達人:開晨會,定目標,走市場,忙碌而充實。領導認可,同事支持,在顧客當中也有不錯的口碑。
他坦言,從小成長的環境讓自己內心敏感而堅硬,而“思利及人助學圓夢班”第一次帶來了外界的溫暖和善意,讓他的內心也一起變得柔和而堅定。
生命之約,用愛傳遞
來自在四川雅安石棉縣群山里的熊溢,同樣因為“思利及人助學圓夢”的照拂,圓了自己多年以來的夢。
這個夢與父親的病有關。熊溢的父親年輕時去山里打礦,不幸患上矽肺病,當發現時已是晚期。目睹父親病重時護士的照顧,熊溢對這個職業既欽佩又向往。冥冥之中,熊溢覺得,如果自己未來也能加入其中,就可以和父親一直對話。
在收到雅安職業技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時,熊溢卻猶豫了。重病的父親幾乎花光家里全部積蓄,恰逢這一年雅安發生了7.0級地震,讓熊溢的求學之路更加烏云密布。在繼續讀書和盡早工作減輕家里負擔之間,這個年輕的姑娘陷入了兩難。母親覺察到女兒的心思,不想她被別人看不起,決心砸鍋賣鐵也要繼續供她讀書。
命運早已悄然安排好一切。2013,雅安地震發生的這一年,第一個“思利及人助學圓夢班”在雅安職業技術學院正式開辦,資助護理專業的50名學生完成學業,協助其就業,成為雅安一線醫護人員,以這樣的方式幫助災區重建。
入學第一天,熊溢收到了來自“思利及人助學圓夢”項目的“夢想邀請函”,贊助她學費、生活費,還鼓勵她打開心扉,全面成長,像及時雨一樣解決了她當時最大的困難。
畢業后,熊溢回到了家鄉的石棉縣永和鄉衛生院,成為一名護士,去照顧更多患者,實現了內心深處和父親的生命之約。

在護理班的每天都是一個新鮮的開始
這一屆年輕人,“中醫血脈覺醒”
出生于廣東河源的李嘉敏,父母在外打工,從小跟奶奶一起長大。看到奶奶身體的逐漸虛弱,自己卻無能為力,李嘉敏在心中埋下了長大后要救死扶傷的種子。
2018年,李嘉敏被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中藥學專業錄取,和錄取通知書一起寄來的還有“思利及人助學圓夢” 宣傳冊。她興沖沖地找到學校,了解項目的要求,經過各種奔波集齊了項目所需要的各種證明材料,想盡辦法抓住來之不易的機會。
中醫藥行業的大門在李嘉敏面前緩緩打開,她相信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養生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掀起健康熱潮,她也義無反顧地投身其中。大三期間,李嘉敏去一家知名藥企實習,畢業后在社區醫院擔任醫生助理,把健康帶給更多的人。
李嘉敏的同班同學林細妹,出生在廣東揭陽。父親懂一些中醫藥知識,經常買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在家里煲。細火慢燉,歲月靜好,中藥的獨特的氣味氤氳,讓她覺得親切。
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林細妹報考了中藥專業,成為家里的第一代大學生。興趣成了最好的老師和動力源泉,她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研究中醫藥的各種運用,對花式養生小妙招如數家珍:曬背、八段錦、三伏貼、艾灸、刮痧……老一輩的養生方法,正成為都市年輕人的新時尚,他們體內的“中醫血脈”正在悄然覺醒。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思利及人助學圓夢班”的31名同學里,包括李嘉敏和林細妹在內,整個班級的同學都很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刻苦學習,平均成績均高于院系其它班級。黃潔怡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不僅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還屢次在校內外的中藥學競賽中斬獲佳績。
大二,“思利及人助學圓夢班”全體師生到無限極全球體驗中心參觀,讓黃潔怡一下子打開了眼界。她看到全國各地都有道地藥材種植基地,中草藥可以提取做保健品、護膚品,應用前景廣闊,進一步堅定了未來從事這個行業的信心。后來,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專升本,又被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碩士專業錄取,目前在一家知名藥企的實驗室開展課題研究,題目是關于經典名方物質基礎的研究。
黃潔怡認為,中藥成分十分復雜,不像西藥由單一化學成分組成,中藥能否實現現代化、被國際市場所接受,主要瓶頸也在于此。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是新時代中藥人的職責所在,也是她希望為之努力的方向。
文中的這群年輕人,因“思利及人助學圓夢”項目,勇敢追逐夢想,遇見更好的自己。“思利及人助學圓夢”給予他們的不僅僅是學費的資助,更是價值觀的塑造,一顆“思利及人”的心,以及自信的人生底氣。
1992年,秉持“思利及人”的核心價值觀,李錦記創立了無限極。“思利及人”的意思是“做事先思考如何有利于我們大家”,這是無限極的企業文化,也是無限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初心。

“思利及人”為青春寫下注腳
“思利及人助學圓夢”項目自 2013 年實施以來,十年時間,已覆蓋全國 30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 與 42所優秀職業院校開展合作,開設 46個“思利及人助學圓夢班”,累計投入資金超 2784 萬元,為 25 個職業教育專業類別共 1730 名學生提供資助,其中1341 名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第三方調研發現,參與調研的 “思利及人助學圓夢班”就業率97%,比全國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高出5%,平均薪酬4126元/月,較全國203所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平均薪酬高出15%,項目累計幫助受資助家庭增收總計超 2.4 億元。
高等職業教育不僅對推動不發達地區的發展有重要意義,而且,隨著中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對于高職人才的培養,也將填補我國對于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缺口。在未來,“思利及人助學圓夢”項目將繼續助力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上一篇:無限極養固健·國潮養生嘉年華洛陽站盛... 下一篇: 種植銀耳,無限極為什么要下“笨功夫”?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