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基金"涉嫌網上傳銷
發布: 2007-01-31 00:00:00 作者: yangping 來源:

基金市場的火爆讓很多人忍不住出手投資,然而,記者近日發現,一種號稱來自瑞士的“國外基金”正在通過網絡及人群私下流傳。在網上推銷這種“國外基金”的人稱投資回報高得驚人,平均每個月有20%的回報率,投入8000元,30個月后變成40萬元,并且發展下線有豐厚回報。
相關部門提醒市民,正規基金必須經過批準備案,否則屬于違法。市民投資應當遵循合法渠道,加強風險防范意識。
●“8000元變40萬元”的誘惑
“一只從去年4月到現在從未讓會員失望過的國外基金,瑞士共同基金是投資者最好的選擇:15個月300%的高收益。投資機會在你面前,網上就可以認購。”商都網上的一個帖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投資理財www.swisscash.biz是我們最近使用的財務工具,15個月百分之三百的收益率,我的編號:cnche5064001。”商都網友紫碩在帖子里公布了自己的賬戶。
據發帖人介紹,瑞士共同基金采用的是銀行操作法,即由瑞士銀行統一管理投資者的投資,并由該銀行通過轉賬方式向投資者發放紅利。每15天為一個返利期,投資后你將得到一個自己的賬戶,投資款及紅利都保存在這個賬戶中,15個月為一個投資周期。
在這個周期當中,每個返利期的利潤返還率以10%遞增,到投資周期結束后,8000元的回報率為300%。如果投資者將全部獲利循環投資,那么經過兩個投資周期30個月后,最初的8000元投資款將變成40萬元。除本人投資外,如果介紹投資者加入這一基金,介紹人還能從其投資款中獲得10%的提成作為“組織獎”,此后新會員的所有收益,介紹人都能從中獲得10%的提成。按照這種算法,如果紫碩投入1萬元,并且發展6個下線,那么月收入就能過萬元。
這種基金的認購辦法、模式與日前央視曝光過的美國金匯基金如出一轍。瑞士共同基金、美國金匯金、華爾街私募基金,這些不同名稱的“國外基金”有共同的特征:在網上營銷、承諾高額回報、大量發展下線。這到底是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還是通向投資陷阱的誘餌?
●疑似網上傳銷
記者按照帖子指示,打開瑞士共同基金頁面,“基金”頁面全英文,但在銀監會、央行等主管部門的網站上,記者均未能查詢到“瑞士共同基金”的相關信息。該基金國家根本沒有備案。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嗎?網上不少人參與購買“國外基金”,更有人一邊懷疑一邊投資。一位網友告知記者,他親身體會過,購買后發現疑點重重:1.購買方法有疑點:他把2000元人民幣從銀行匯給外地上線,上線把250美元(額度)打到自己已注冊的金匯賬戶里。為啥不能把錢直接匯給集團或者把錢直接打到他的金匯賬戶里?因為目前沒有合法途徑把錢寄到美國進行投資。
2.返回的錢取不出來。投資后每天返給他5美元,看來很順利。但每次他往銀行轉賬時,識別碼一欄總顯示不出來,使轉賬無法完成?賺再多也是死錢,天天都賺,但是取不出來的錢,是自己的嗎?
3.往金匯內部賬號(下家)轉錢順利。但他有幾次想取錢,卻沒有一次操作成功。
業內人士指出,這類“國外基金”有著共同的疑點:無公司地址、無電話、無機構、無管理者聯系人;承諾巨額紅利;大力鼓動發展下線賺錢,類似于傳銷模式。并且,投資這種基金、發展下家沒問題,想兌現金有問題,所謂收益都是“紙上富貴虛擬財富”。錢投進去,能不能拿出來很成問題。
●地下基金誰來監管?
對于近期這些“外國基金”是如何進入河南市場的,記者咨詢了一些證券公司及銀行的工作人員,他們均稱從未聽說過此事。招商銀行鄭州分行理財師丁紅雨認為,從種種跡象來看,這極有可能是有些人借著“基金熱”趁火打劫,非法圈錢。
記者向河南省證監局的工作人員咨詢時,話音剛落,該工作人員就反問:“這么高的回報率,還大量發展下線,換了你,你會做嗎?現在合法投資境外金融產品的途徑,就是QDII,目前只有幾家銀行和基金公司獲得了通行證。這樣直接將人民幣投資到境外市場顯然是違法的。”
對于這種“國外基金”,省證監局的工作人員表示,這種形式類似于傳銷,市民該當心了。而且私募基金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出了問題投資者只有自己承擔,或者起訴到法院。
公安部門相關人士的說法是,投資者必須要有實際虧損,才能立案偵查,電信部門不能監管境外注冊的網站。工商部門認為網絡詐騙舉證太困難,調查和處理的難度很大。
據了解,在山西,已有投資“金匯基金”的市民向警方報案,而警方也稱,他們是首次接到這種以基金形式投資的案例,這些“國外基金”有非法圈錢的嫌疑。
■相關新聞
合伙買基金有風險
有合伙做生意的,你聽說過合伙買基金的嗎?專家表示,合伙買基金并非好主意。在今年大盤的振蕩走勢下,投資者合伙買基金、買股票極易造成分歧,必須謹慎而為。
在鄭州大學讀大四的小鐘頗具投資頭腦。從去年開始,他就琢磨如何投資,可手中閑錢不多,只有2000余元。于是,他鼓動同寢室的室友一起湊錢買基金。
于是,原本不知基金為何物的幾個室友和小鐘一起湊了一萬余元,申購了一只口碑不錯的基金。可前些天傳來壞消息:近日股市大盤大幅振蕩,他們所申購的基金的收益可能比預期的要減少30%。因此,有的人怕收益不高,甚至賠了本錢,要求提前贖回;有的人卻認為股市仍將上揚,最好到期再贖回。原本齊心投資的幾個室友,現在為了共同申購的基金,差點翻臉。
招商銀行鄭州分行理財師丁紅雨表示,基金本來就有相當大的風險,由于個人的風險偏好不同,合伙買基金的人幾乎都會因為投資走向不同而產生齟齬。因此,市民如果選擇合伙申購基金或投資股票,必須事前商量好對策。否則一旦投資失敗,責任難以劃定。丁紅雨建議,投資理財還是量力而行為好。